第二十九章 清明佳节(2/2)
我笑了笑,猛然想到一句绝妙好辞,就装出一副风流才子的模样,对着四周的景致吟咏道:“不到园林,怎知风景如许。”
“小姐,你听少爷都开始学你吟诗作词了呢!”
“这里风景虽然不错,不过是一些乡间的野山野水,哪里又有什么园林景观?而且言辞浅近,和白话也差相无几,当不得诗词。”
“那这一句如何,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前些天那首“人生如苦海茫茫难自渡”的小诗是我自己做的,但只能算是好不错,算不得好。最早的《如梦令》小词,则出自于大词人李清照之手,算的是一等一的诗词,但幼仪又总是怀疑那是我偷来的。现在既然出外游玩,我索xìng拿了《牡丹亭》里面的句子出来卖弄,反正只要多偷得几首后人词句,到时候三百年五百年过去,原作者福至心灵想起了这些诗词,反倒是抄袭前世西门大官人呢!
幼仪听了这一句,觉得文辞华丽,yù说不好,却实在有违己心,细细品味之下,更觉缠绵悱恻,实在是第一等的诗句。
我见她沉吟,索xìng凑上前拉住了一只纤滑玉手,触手之后只觉柔若无骨,浑身都不禁有些酥了。幼仪正自出身,待反应过来已经被我抓得牢了,几个丫鬟都在身边,又不好意思直接挣脱,只能横了我一眼,扭过头去。
我心下大乐,握住了再不愿意放手。想入非非之间,又想起一件关键事情,顿觉一凛。那李清照乃古往今来第一古典才女,生在北宋南宋之交,按照未来的说法,应该就是一个标准的文艺女青年,而且还是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种。算起来,北宋大概还有二三十年左右的寿命,那么李清照应该已经出生。只是头脑中关于她的资料实在太少,只记得几首好词,还有她的丈夫是雅好金石的太学生赵明诚。但现在时间尚早,李清照才名不显,我又不知道她籍贯何处,更不知今年是三岁五岁,还是一二十岁。也许她已经嫁给了赵明诚那厮,擦,想到这里越发不能忍受。你姓赵的何德何能,竟然可以娶了这么一位才女。你会背唐诗宋词三百首——不对,这厮应该会背,应该换一个说法——你会背李清照诗词三百首吗?你会背南宋诗词选集吗?你会背元曲荟萃吗?你知道鲁迅沈从文的散文是什么样的吗?你见识过徐志摩、海子之类的诗歌吗?你看过文艺女青年最爱的杜拉斯《情人》吗?你知道拉美百年魔幻主义的由来吗?你明白卡夫卡《变形记》之中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吗?你懂得萨特、加缪存在主义的真谛吗?
念及此处大为自得,那赵明诚被我如此诘问,肯定是大眼瞪小眼两眼一抹黑,然后在我面前抹汗不已,最后怯声问道:“小生实在不知,还请西门兄指点迷津。”
“谅你这厮也不懂得文艺界九百年后如此高深的至理。告诉你,以后离俺家李清照远点,这等文艺女青年,也是你这腌臜泼才能够染指的?”
如此文采斐然义理jīng深酣畅淋漓的句子说出口来,那赵明诚只得连连称是,然后抱头鼠窜而去。
暗自意yín了这么一通,抬头一眼,却是走到了一片树林之中。来安又过来通报,说是已经在前面杏花村酒楼下边找到了一个好去处。我带着众人前去,只见人烟热闹,拣了一处地势较高的平坦草地,幕天席地设下酒肴。秀秀、阿锦等赶忙斟上酒来。我和幼仪坐下正饮酒,只见楼下香车绣毂往来,人烟喧杂。我们事先占据了形胜之地,其他人等见是西门家人在此,也无人敢靠近把眼观看。只见酒楼下边的空地上人山人海地围着,原来是一位教师正在走马耍解。
那教师走马卖解,竖肩桩、隔肚带,轮枪舞棒,做各样技艺顽耍,引了许多男女围着烘笑。原来这教师名叫李贵,也曾在东京城学得枪棒、马术,在乡里得了个诨名山东夜叉,头带万字巾,身穿紫窄衫,销金裹肚,坐下银鬃马,手执朱红杆明枪,背插招风令字旗,在街心扳鞍上马,往来卖弄手段。
看了一阵,来安凑了上来,说应二哥、谢大哥等人正在前边聚集,要请少爷过去一同玩耍呢!我正要找借口告辞去清凉庵会那杨氏,得了这个由头自然大喜,向幼仪说了,就要过去。幼仪在后边吩咐我少吃酒,晚上早点回家。
到下边和应、谢等人见了面,各自道了近几rì的情况,就在这附近游荡了起来。原来城南之地,多是县中各位人家的祖宗坟茔,到了清明节,或为扫墓或为踏青,男男女女都在这里汇集。这杏花村是附近的大村,而且就在大路附近,不仅有酒肆茶楼,还聚集了不少的路岐人,玩杂耍的,变戏法的,还有说故事的,许多人都在这附近玩乐,端的热闹非常。因为这里人多,又引来了城中的许多小摊贩,挑着货担赶到此处,好歹能做一整天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