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我家冰箱连六零(12)【二合一】(1/2)
就在内阁多数人都更倾向于不全力帮助平行世界,并准备投票之际,科研部的李向阳突然站了起来,大声说道:
“麻烦等等,等我说完再投票!”
“我知道大家可能更倾向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并觉得单方面的资助平行世界,实际是对国家利益的一种损害。
但是,我想说的是。
如果我们将目光放的长远一些,帮助平行位面,对我们未尝没有好处。”
“详细说说…”在场其实也是有想全力资助平行世界的人的,但他们人少势弱,此时当然挺希望搞研究的李向阳能够说出些,足以说服更多人的理由。
多拉点赞同票。
而其他不赞成的内阁成员,其实也不介意点时间听李向阳多说几句话。
“不可否认,目前那个冰箱确实只能做到单方面传输,除了付出之外,并没有办法从那边获得什么其他收益,最多只能获取人民的感激和国家的友谊。
但技术是会不断革新进步的。
即便冰箱没有办法进化,我们也可以通过努力研究冰箱,想方设法人为制造出一个新的空间通道,甚至于做到双向传输的程度,到时还会没有收益吗?
一个世界的市场有多么庞大。
这世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也没有绝对成功的事,任何事情在没有彻底成功之前,都有失败的可能,所以此时财政部的祝品所言,其实也不无道理。
有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将现行的科技知识全部照搬过去,简单又方便,还能够避免他们走弯路,直接一步到位。
但也有人认为,那么做不但有些拔苗助长,实际上也只能创造出一个与他们这边一样的科技体系出来,未来对他们的帮助并不大,还不如提供些基础知识,提供些大方向上没有任何分歧的知识,其他的给他们几个不同的方向,让他们自己研究,自己发展进步才最好。
虽然我不愿意相信玄学国运之说。
但是建国之初那段时间,确实是人才辈出,不仅我们国家人才辈出,全世界都人才辈出,几乎相当于另类的百家争鸣,你们想想看,年轻时候的那些老一辈科研人员帮我们搞研究,这是多么大的殊荣,成果绝对不会差到哪去。”
另外不管哪边的其他国家联起手来搞技术封锁,专利壁垒,他们也都能靠着另一边不同方向的成果,打破封锁。
想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能明白我的意思吧,我的意思就是说尽可能的将现在的一些技术知识教给平行世界的那些研究人员,让他们与我们处于同一层次,一起配合着搞研究。
某个研究团队突然灵光一闪。
反对者主要认为这么做会影响对面的学习进度,要是回头研究方向也不同的话,更是都没办法正常交流合作了!
实现双方自由交易之后获得的好处肯定更多,这些收益虽然很遥远,但并非不可能,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相比较于前期投入,雪中送炭,获得友谊。
要是研究成功了还好,可要是研究失败了或者长期没有进展,导致其他方向研究开始落后于人,等他们死后盖棺定论,可能会将错误归咎到他们身上。
我清晰的记得,那个冰箱说过空间通道仅仅只是物资无法双向交易,但是信息的话,可以以他为中转进行交流。
没有人敢保证双向交易通道。
一定能研究成功。
只要技术得以突破就能成功,就能成功将虚幻的大饼变成真实的大馅饼。
但技术支援方面就有矛盾了
其中争议最大的地方在于,科研部对于哪些科技和知识,适合直接编撰成课本教材送给平行世界,哪些科技和知识不应该给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所以他们觉得,有些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他们没能继续研究下去的科研方向,其实也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
只是可能某种方法先行一步。
所以在部分研究学者看来,如果将他们这边的科技体系完整的照搬到对面世界的话,那么对面世界再怎么发展也最多发展的与他们一样,根本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启发帮助,不白瞎了奇遇。
这无疑意味着,我们其实是可以与平行世界那个国家的科研人员交流的。
恐怕是难之又难。
完全可以让平行时空的夏国试试。
虽然那边各方面远不如我们,甚至于科技发展落后于我们一甲子,但他们落后,不是因为他们笨或者他们蠢,只是他们没有赶上前两次工业革命,被技术封锁,没有渠道获取更高级的知识。
“深入研究空间物理方向可能导致研究人员变少,或者说研究其他方向技术的顶级科研人员数量不够这一点,我还真有办法解决,而且也是我认为全力帮助平行世界另一个夏国的一大好处。
之后如果能暗地帮他们称霸世界。
说现在的空间技术犹如一张白纸可能有些夸张,但最多也就是一张白纸上稍微有了几个点,国际方面目前一般默认百年内很难有什么实际成果出现,即便我们手里拥有能单方面传输物品的冰箱,但在无法对其拆卸研究,甚至可能这东西的成因基础都与我们现有科学体系,走了完全不同两个路线的情况下。
又比如原本老方向,后因为国外大量廉价芯片冲击,以及科研人员缺失和缺少投资等各种原因夭折的国产芯片。
刚开始几年他们可能对我们没什么帮助,主要是我们付出,但是随着他们逐渐学会我们的知识,到时我们就相当于平白多出了数千数万高级研究人员。
总体来讲没什么问题。
李向阳思维转的还挺快,就这么一会功夫他便想了这么多,想的这么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