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热搜前三(1/2)
随着视频的进行,叶向阳和阮年对话的采访录音结束。
整个过程中,身为犯罪嫌疑人的阮年相当配合,甚至连叶向阳自己都要忍不住怀疑,对方是不是他专门请来演戏的演员。
配合度过高,就像彩排过似的
同一时间。
视频下方多了不少评论。
【笑死了,这个诈骗犯有点意思】
【现在连当骗子的都这么专业,原谅我以前肤浅了】
【学到了啊,没想到原来诈骗也有这么多道道,连心理学都搞出来了,佩服佩服!】
【前面的,你的想法很危险啊!请问你学到了什么?】
【可恨又可怜,但我不同情他,因为他犯法了】
【的确,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理由】
视频评论中,有人觉得阮年有趣,有人觉得阮年可恨又可怜,也有人觉得他罪有应得,不一而足。
同样的,通过这一段采访对话,不少网友也了解了不少关于电话诈骗的内情。
尤其是一些以前他们并不了解的盲区。
例如,骗子的普通话并非都不标准,普遍使用塑料普通话的用意,电话诈骗过程中的套路和心理战……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
相当于开设了个小课堂。
让他们知道电话诈骗究竟是怎么回事,了解到其中的骗局,学会如何应对,避免自己下次遇到而不知所措。
这也是叶向阳放这段采访录音的用意。
到了这里,视频差不多进行到了三分之二左右。
进度条过半有余。
接下来的,则是叶向阳以记者的身份找到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热心居民,所进行的采访。
没错!
就是叶向阳和那给警方口中的热心举报者。
有人就要问了,这不就是同一个人吗?
叶向阳会分身术?
他还真不会,不过现在有种东西叫科技。
在这个视频中,叶向阳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江城晚报的记者。
叶向阳并不想暴露自己就是这次事件的举报者身份。
倒不是怕报复,而是不想太高调。
另一方面,这则视频本身是新闻报道,有一定的严肃性。
同时也需要保持足够客观的立场。
如果叶向阳同时以记者和举报人的身份进行反复横跳,就显得有些跳脱了。
说严重一点,就是过于儿戏。
毕竟和娱乐视频有所区别。
至于报道的真实性……
叶向阳只是隐瞒了自己是举报人的身份,但举报者本人接受叶向阳自己的采访,也是不争的事实。
自己采访自己,不过分吧?
还给报社省了一个人工。
“在警方抓捕电话诈骗团伙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举报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