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鞋不称脚(1/2)
下邳的秋粮,已经尽都收好了,入仓,再依着官民比例,按着事先就已制定好的,分配。各地坞堡屯营青壮男女,则在孙乾的组织下,趁着农闲,大规模兴修水利,争取在来年,将下邳的可灌溉农田翻上一翻。
在黄巾之乱前,下邳有近八十万人口,不过这都是老皇历了,要不怎么要强调是黄巾之乱前呢?自光和末年以来,战乱纷尤,人口大量死亡,逃散,下邳人口一度降至历史最低的不足二十万,后来大耳朵主政徐州,为了抵御袁术,特地将治所从彭城移到了下邳,又经过屯田,招徕豫、扬、兖州流民,现在下邳人口已恢复到了三十万,不过还不到和平时期的一半!这还是当下徐州五郡国里,人口最多的一个郡,得益于简雍的聚堡屯田政策,其他像琅琊、彭城,在藉人口甚至还不足和平时期的五分之一,在汉灵帝光和末年,整个徐州五郡国有近三百万人口,现在,却只有不到八十万,不足当年下邳一个郡!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这是曹cāo名篇《蒿里行》的最后四句,前面还有十二句是:“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力合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写是关东群雄兴兵讨伐董卓后,百姓离乱死伤的情况,从全篇看,此篇写的应该是京师洛阳一带的情况,现在应该还没有写出来,袁术还并没有公然称帝,“淮南弟称号”,便无从说起了,袁绍与他曹cāo还正在蜜月期,“刻玺于北方”,当也还不好宣诸于口。
综合全篇《蒿里行》,激愤之情溢于言表,曹公悲天悯人之形态跃然纸上,要不怎么有一句老话叫“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呢!
在下邳三十万人里,有近二十万的人是聚堡屯田安置的,徐州不缺熟田,只要有足够的人力,所有被抛荒的熟田可以迅速复耕,但是下邳缺人,这不仅仅是下邳一个郡如此,整个徐州,整个大汉朝,到处都缺人,良田抛荒,活着的人不能安心农耕,仓中无粟,身上无帛,只有不断的逃散,不断的死亡!
简雍牵着马行走在工地上,没有机械,就用简单的工具,依靠人力,畜力,一点一点的,挖沟、扩渠,要在这里修一个小型水库。
“今年打下来了的粮食,除了必要的储存和奖励,还可以还子仲家一点的。”孙乾陪着简雍,望着这忙碌的工地为简雍做着介绍,正在低头打土的农夫停了下来,纷纷向这边施礼。
孙乾挥了挥手,让他们继续。
“攒下这点家底不容易,也不知道多少盯着这呢!”简雍对这些细节兴趣缺缺,至于还不还糜竺家的借粮,这也不关他的事。
糜竺已经御了琅琊相,现在是下邳令,名义上,官是小了,只是在大耳朵心中,信任礼重程度更深了,与孙乾一道,几同关羽张飞简雍了,是第一等可绝对信任的人。
大耳朵现在能给出的位子也就那几个,再高的位子是没有了,只好暂时委屈一下糜竺了。
孙乾赞同的点了点头,别的不说,光兖州吕布那边,都已经来了两拔借粮使了。想到兖州吕布,孙乾迟疑了一会,立住脚步:“宪和,你劝说主公进京奉迎天子了?”
“嗯?”简雍一怔,奇怪的看着孙乾,没有说话。
“外面都传开了!”孙乾苦笑道。
“呵呵,是有这回事。”简雍笑了笑,这事他是跟大耳朵说过,不过孙乾这个“外面都传开了”,应该是张邈传出来的。
孙乾yù言又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