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取舍之间(1/2)
简雍扔下最后一本书:“这个糜子仲,是想小亮做个博士官呢!”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晴空万里无云,五辆马车,二十几骑轻骑,一路逶迤向南,徐盛吴敦骑在马上,简雍诸葛亮坐在马车里,不紧不慢的向前赶路。糜竺说要再派百余军士相送,后来简雍还是拒绝了,人多了太麻烦。
徐盛正搭弓引箭瞄着一群南飞的大雁,闻声放下手中弓箭,回过头来,笑道:“先生不喜欢博士?”
“百无一用!”简雍拍了拍手,在马车上站了起来,糜竺送的这些书都是手抄书,油墨极好,居然半点也没有沾手,只是简雍还习惯xìng的捏了捏手指头。
诸葛亮淡笑了笑,这一路上他情绪有些低落,毕竟他还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骤然离乡,又不知何时能回来,一路上都没有多少话说,将简雍方才扔下的那本书小心的收起来,放好,望着大道两旁一片葱翠杂乱,默默无语。
这是一本当今大儒郑玄注的《伦语》,糜竺送给诸葛亮的书极多,基本上都是难得之物,尤其他手中的这本郑注《伦语》,成书还不到两年,郑玄如今寓居的彭城,潜心著写,除了《伦语》,《周易》、《尚书》、《礼记》、《孝经》等等凡数十万言,甚至有一种说法是上百万言,嗯,这些书在后世大多散秩,想不到这个糜竺竟然抄录了许多,还抄送一份给诸葛亮。
简雍站起来手搭凉棚,时辰已过正午:“文乡,前方择个地方停一下,也让马休息一下,我们用了干粮再走!”
“是!”徐盛躬身施礼,快马向前奔去。虽然还没有正式成为刘备集团的一份子,徐盛依然对简雍执礼甚恭,这里头既有简雍是他引荐人的缘故,也有简雍曾在他危急时救过他一次的缘故。
不多时,几辆马车依次停了下来,临近一条小溪,几个军士纷纷下马,取水架铁锅,准备烧热水。
“先生,这是在做饭?”徐盛不曾见过这阵势,有些不解,孙观吴敦亦是好奇的看着简雍。出行在外不比在家,而且大家都带了干粮,烧锅做饭耗时费力,极少这么做的。
“先生说我们饮水不能饮生水,容易得病,每次出来,必定要烧开热水饮用!”一个简雍的亲兵替简雍回答道。
诸葛亮若有所思:“敢问先生,此是出自何典?”
“哪有什么典故,我自己瞎弄的!”简雍坐在头也没抬打了个哈哈,手里拿着郑玄注的《伦语》在看,闲着也是闲着。
“天下学者,无出于郑公康成之右者!”
一股淡淡的轻香扑鼻,简雍不由的一怔,抬头看去,却是一个妙龄少女戴着面巾,手中拿着一本书,简雍看得清楚,是郑玄注的《尚书》!
郑玄,字康成。
至于这少女,却不知是诸葛亮的大姐还是二姐,此时戴着面纱,简雍也看不清他面容,其实就是没戴面纱简雍也没记清她两姊妹的面容,虽然是美女,盯着别人脸上看是很不礼貌的,尤其这个时代!
仿佛意识到了简雍的目光,少女明眸烁闪,敛身一福,轻启朱唇:“打搅先生看书了?”
“呵呵,没有!”简雍罢了罢手,从马车上跳了下来,自卑,女孩长得比自己还高,简雍退开一步,看着少女手中那本,不禁肃然起敬:“小姐能读得懂《尚书》?”
《尚书》分《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记录上古、夏商周三代史实言论,言语晦涩,尽管有郑玄作注对照,简雍看着还是一个头两个大,三句不懂两句,惟一懂的那一句,还是半蒙半猜的!
“先父在时曾教过几段。先生也是爱书之人?”
“嗯?”简雍微有些惊讶,笑道:“谈不上爱书,就是喜欢这墨香,有一种很特殊的味道,闻起来很舒服。”
诸葛小姐淡淡的一笑,道:“这是顶级的洛阳烧,贵比黄金,这徐州除了糜府君,用得起的只怕不多。”
“哦?”简雍倒是没想过这个,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贵比黄金?这狗大户!不过显然诸葛小姐误会了他,简雍也不解释,笑道:“我倒不知道有这么贵,早知如此,便着他送我几块,去换黄金来买酒喝!”
“为何不是买粮?妾听闻,刘使君在徐州,已下了禁酒令,不知此事确否?”
隔着面纱,看不清少女脸上情况,简雍却大吃一惊:“小姐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简雍佩服!”说着简雍面露无奈,笑道:“禁酒不过是说说,他自己不喝酒,我可以不喝酒,还禁得住这徐州上下百万人口么?”
话刚出口,简雍突然觉得跟她说这些似乎不妥,随即笑了笑道:“我在小亮书房看到的那些手抄书,都是小姐抄录的?”
“是,让先生见笑了!”
“名门士女,果然不凡!”简雍抚掌大赞,突然想起,诸葛瑾诸葛亮兄弟后来都出将入相,名震天下,由衷的赞道:“若小姐身为男子,不知道多少英雄为尔避路!”
诸葛小姐:“先生只见过妾几本手抄本,何以如此断论?莫不是在说笑?”
“一叶而知秋耳!”简雍笑了笑,“子瑜才略过人,小亮见识不凡,想必是小姐自教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