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军力布置(1/2)
大雨倾盆,狂风撕扯。
如幔一般的黑幕中。
陈五冒着大雨在漆黑的旷野中奔跑。脚步仓乱,身上的黑衣被雨水打湿,紧贴在身上,原本清瘦的身躯,显得更加瘦了。
陈五专拣偏僻小路,在林间穿梭,右手紧紧捂着衣怀,鼓鼓的,似是藏着什么重要的东西。他穿过树林,经过高坡,一路跌跌撞撞,在半个时辰之后,视线里突然鳞光闪闪,神情透出喜悦。他来到了黄河岸边。
一条无边无际的大河横在大地,似是恒古至今就在那里。奔腾湍急的河水,夹着上游的山洪冲刷的泥土,浩浩荡荡自西而来,震耳欲聋,与山礁撞击的摩擦声有如雄狮怒吼,虎啸山林,往东注入那早已张开巨口的混沌凶兽的胸腹里。
陈五站在岸边处,神情中早已没有了喜悦之情,取而代之的是焦急一片。
按照事先的布置,这里应该有一条拴着去往南岸的渔船。可是刚刚他用目光急扫,目及之处哪有船只的半个身影,只留下拴在巨石上粗大的铁链。
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原本的细雨会变成暴雨,导致黄河上游山洪爆发。
预先准备好的船只,很显然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山洪中摧毁。
怎么办,时间不等人,他必须今晚就要渡过南岸,赶往瓦岗军,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望着汹涌的浑浊河水,他一筹莫展。万般念头在脑海中闪过,最后狠咬一下嘴唇,渗出血来,毅然转身往临黄城而去。
今晚必须要把千辛万苦汇成的武阳郡军力布置图,送到瓦岗军翟大当家的手中,能不能让瓦岗军脱离被张须陀一直以来压制的局面,就看此一举了。
陈五是效力反抗隋炀帝众多义军之一瓦岗军的情报头目。
天下反抗隋朝的势力里,瓦岗军风头最盛,成了众矢之的,导致宇文阀的宇文成都与张须陀分别在武阳郡、荥阳郡对瓦岗军进行压制。
陈五脸容突然透出狰狞之色,双眼射出恨意。他想到宇文成都以临黄城的特殊位置对瓦岗军近乎截江断流的封锁;想到张须陀步步紧逼,几乎每隔四五天就会发动战事的情景;想到那些惨死在隋军的刀下的一具具尸体,他的心就无法平静。
张须陀布置严密,对瓦岗军极为重视,每次战事,都是胜利收场。宇文成都相对张须陀的重视,要轻视瓦岗军许多,只要不越过他封锁的黄河地界,则相安无事。
由于宇文成都对瓦岗军的松懈使得翟让、徐世绩等人看到了可趁之机,屡次派密探秘密渗透,在数次失败后,终在武阳郡建立起情报机构。三天前,翟让给陈五密信,要他亲自绘制武阳郡的兵力部署。
临黄城,乃武阳郡重镇,以黄河为界,分南北两城,黄河之上架有以无数船只为浮力用铁链构成的浮桥,贯通两城,能并驰五匹马而畅通无阻。由宇文成都的两大亲信之一澹台陌镇守。
此时去往南岸的船只已毁,只能前往临黄城想办法,利用时机通过那座浮桥。
就在陈五赶往临黄城的时候,冷不防,一只巨大的黑鹰从黑暗中冲来,在陈五的上空盘旋,不断长鸣,丝毫不受恶劣的风雨天气影响。
陈五仰头望去,在雨水扑面中,脸色大变,立时加快脚步。
能在风雨中畅通无阻的鹰,只有一种,那就是经过匈奴特殊训练,负责侦查的黑鹰王。这种训练之法早已经随着匈奴人不断被各族同化,几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掌握这种技艺的人,除了草原的突厥系匈奴人,就只有中原鲜卑系保持着不多的匈奴血统习俗的宇文阀了。
此时此刻,黑鹰王的出现,代表着宇文阀的人已经盯上他了。
到底是什么地方出的错?此趟行动可以说是极少人知道,不可能透出风声,为什么他的行踪会被宇文阀的人盯上,究竟是哪里出的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