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新任司令官(1/2)
19年初的日本,名义上是由大正天皇统领,不过他的身体一直欠佳,从1921年得了重病开始到最后,国内各个方面的事情基本上都交给还是摄政皇太子身份的裕仁。
裕仁便是日本以后的昭和天皇。他于1901年4月29日出生,出生后不久被立为皇太孙,受乃木希典的严格教育。1916年立为皇太子。1919年成年礼。1921年访问欧洲。原本定于这一年大婚的裕仁,刚从欧洲返回日本,大正天皇就身染重病,不得已之下,裕仁开始了摄政,主持大局,婚礼被迫推迟。然而之后,皇族中最年长者东伏见宫依仁亲王去世,婚事再次被迫推迟到1921年底的12月1日。但随后又发生了“关东大地震”,如此国难,婚事又被迫推迟,结果到了大正12年(19年1月26日),这才正式举行婚礼。
河合操看着高高在上的裕仁,心里满不是滋味。虽说这个未来的天皇陛下年龄和自己的孙子一样,但独有的皇室血脉和成熟令人不得小看。自从摄政的这几年来,年轻的裕仁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不过这只是局限在表面,暗中早已获得了以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冈村宁次为首的日本青年军官来誓效忠。并和闲院宫载仁亲王一起共商打倒元老政治(主要针对山县有朋之类的日本元老)和党派政治。充分证明这个年轻的未来天皇不是泛泛之辈。
作为一个充斥军国主义思想国家的准皇储,裕仁从小就被有意识地培养尚武的性格。其刚刚出生70天后,就被寄养在了海军中将川村纯义的家里长达四年。6岁的时候,裕仁进入了“皇室”学习院,而他的院长则是日俄战争中的“肉弹将军”乃木希典陆军大将,明治天皇亲自指示乃木要努力将裕仁培养为“质实刚健”之辈。如此教育之下,裕仁自小就被种下了崇尚武力的祸根,而起自己也对乃木极为尊敬,总是称其为“院长阁下”。大概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裕仁开始摆脱了给人的“病弱”印象而开始向他的祖父看齐。
明治45年(1912年)7月30日,明治“崩御”也就是所谓的驾崩,嘉仁亲王继位成为了大正天皇,裕仁成为了皇太子。9月11日,也就是明治正式大葬的前两日,乃木希典突然拜见了裕仁。赠给了当日为陆海军少尉的裕仁,由山鹿素行所著的《中朝事实》和《日本帝国史》。两日后,乃木与其妻双双自裁于赤坂的家中为明治天皇徇死。这个事件给年幼的裕仁造成了极大的刺激。祖父的去世和“严师”的自裁,使变得极为自闭孤寂,往往舍弃左右随从,而开始渐渐对无言的生物学感起了兴趣。当其去世的时候,在宫内的“生物学御研究所”里还保存着,裕仁幼年采集的5大箱各式各样的标本。大正三年(1914年),从学习院初等科毕业的裕仁,随即被送往了“东宫御学问所”继续学习了7年。而“东宫御学问所”的总裁则是另一位较乃木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人物―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至此裕仁又被拉回了军国主义的道路之上。
现在虽说还没有轮到他正式接替天皇,但已经和正式的天皇没有任何区别。况且刚刚大婚过的裕仁更是想重振祖父明治天皇的雄风,在他的内心处一直以来都有个秘密,那就是非常崇拜一个人,这个人不是乃木希典,也不是东乡平八郎,更不是山鹿素行,而是一名中国人,一名中国的古代人,那就是刘彻,西汉武帝。
当然,这个想法和崇拜的念头他肯定不会对任何人所说,就像所有的人一样,总有个绝对秘密的**不会对任何人知晓,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向着汉武帝学习。不过裕仁有一点没有弄明白,那就是汉武帝当时是迫不得已才绝地反抗,最后顺应民心大胜而流芳千年,他却是为了疏导国内压力和自己的**铤而走险,去侵占他国,结果大败不说还弄了个声名狼藉。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毕竟现在的裕仁还很年轻气盛,脑子里根本没有想过会败的念头。
裕仁一直看着面前的总参谋长河合操大将,没有说话。因为听完他的汇报,裕仁有些不敢相信这些都是真的。沉寂一段时间后,裕仁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缓缓地走向河合操,说道:“参谋部有没有分析出来这次事件的起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