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海狼1900 > 第十八章 中华鲁尔

第十八章 中华鲁尔(2/2)

目录
好书推荐: 武神空间 民国岁月1913 小胡子全面战争 异世之魔斗纵横 邪恶诅咒师 最无限 虚烬 仙门土匪 超级毒葫芦 涩情男女

——————————————分割线在此————————————————————

所谓“满洲国”的疆域,理论上是东起乌苏里江,西至漠南蒙古,北到黑龙江,南达辽河流域的这么一片区域。不过远东地区的特殊情况,却使得它的北部和东部国境近乎形同虚设——沙俄对西伯利亚地区的主权,是得到了公认的,但是它对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却从未做到有效的控制。

满洲人和俄罗斯人可以轻松的越过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互相到对方的国境上去经商做工,用长白山的鹿茸、山参换取沙俄的枪支弹药。因为争夺某无名泡子里的打渔权,哥萨克与八旗兵勇经常拳脚相加。不过,因为政府的存在感过于稀薄,这种争端从未上升到国家冲突级别。

由于鸭绿江的对面,是明朝的藩属朝鲜李氏王朝,故而满洲国接收虾夷军火,非常依赖于乌苏里江以东的沙俄港口,最重要的当然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如果能够封锁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水道,满洲不但在战略上遭到了分割,经济上也遭到了封锁,这对于脆弱的游牧民族来说,是相当程度的重创。而且,也就能够让八旗军无处可逃了。

李成都的想法大致可阐述如下:关宁军应当以对满洲实施毁灭性攻击为目标,准备下一场战役。而在这场战役发动之前,蒋玉成的海军应当尽最大的努力,封锁黑龙江,乌苏里江及日本海。

如果对李成都那些不良嗜好暂且不做评论,蒋玉成发现自己还是能够在专业上认同这位蓟辽督师的。这个计划让他想起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谢尔曼顺密西西比河而下,将南方邦联一分为二的战术举动——这几乎是立竿见影地结束了在那个时空中的南北战争。而且,满洲国的国土设防程度更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也远比密西西比河要短。唯一的麻烦,可能是这个计划无法在冬季封冻的时候实行——不过现在已经开春了。

不过,蒋玉成现有的战舰都不大适合执行江上巡逻的任务,为此他决定专门打造一批内河炮艇之类的江上炮舰,而让现有的舰船在日本海上捕猎虾夷的军火走私船。因为“镇江”号的舰艏还需要修理,捕猎的任务只能交给“太平”和“蛟龙”两艘船了。这两舰速度还是足够的,武备用来恐吓商船也绰绰有余。

作为大明最强陆军(李成都的关宁军)和大明最强海军(蒋玉成的勤王舰队——当然包括420号)的联合体,如今的辽东势力可以说集中了整个国家战斗力的精华,因此想要用武力消灭满洲国的“最终解决方案”出乎意料的十分简易——这让李成都不禁感叹,要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用武力解决多好——既然她这样感慨,那我们自然也就能想到,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或者说,简直是麻烦得很。

关宁地区可能是明朝重工业最集中,最发达的地方。资本主义的逐利性决定了一个令明廷十分焦虑不安的事实: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长江中下游地区耸立起了无数的织布,生丝,茶叶,棉纱,火柴,面粉工厂——一句话,全都是投资小,见效快,技术水准低,利润丰厚的轻工业,没有什么重工业。

明朝采用货币金银双本位制度而不是大多数国家采用的金本位制度,因此明帝国与世界市场之间存在一个由明朝银元,国际交易市场金银比价-明朝金银官价和含金货币(比方说金镑或者金法郎)构成的奇怪剪刀差。这一杠杆的存在造成了有利出口而不利进口的明朝基本贸易态势。

在这一物价优势和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滋养之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轻工业空前的发达起来,仅生丝一项就贡献了每年1200万金镑(大概是银8千万两)的贸易顺差,宁沪杭地区的民族工业因此空前的发展起来,并且在生产工艺上也很快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为明廷贡献了不少税收——很可惜的是,现在则是为福王贡献着。

生丝,棉纱,茶叶等等的确是能够赚到外汇的,可是他们却不能成为强大国家的支柱——为了应对虎视眈眈的列强,至少也得对付野心勃勃的虾夷,明帝国得造出机关枪,重型火炮,战列舰和巡洋舰来才行。

毕竟,机关枪不是用棉纱或者生丝织出来的,面粉也捏不成大炮,明廷需要的是钢铁,化工,机械,造船这些重工业,尤其是在关宁前线满洲的危机还没解除的情况下。

1878年4月,关宁军发动春季攻势,试图收复沈阳卫,5月初,与满洲八旗激战于辽中一线。关宁将士掘地筑垒,赫然发现石料中有赤红色闪光片状物。辽东铁矿就此见于天日。经调查得知:辽东铁矿资源分布丰厚,富矿率高,并且附近还有菱镁石,石灰石,锰矿等伴生资源。

当年5月12日,关宁军进入沈阳城,一把火烧了满洲大汗的“行宫”,与此同时,来自国际钢铁巨头的说客挤满了蓟辽督师府的会客厅:这样一块宝地的采矿权,理所应当地引起了国际资本的极大兴趣。蓟辽督师李如云推说病情恶化,闭门不见。

但是事情总不能就这么拖下去:在朝廷内部,如何处理这片铁矿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清流慷慨陈词:开矿费钱耗时,办铁厂更是靡费民脂民膏,不如出卖给列强,明帝国只要花钱买钢就是了。

而胭党则凭借留洋经验指出:钢铁乃强国之本,万世基业所系,费钱一时而受用千古。蓟辽督师李如云也连夜上密折,痛陈实业兴国之利。于是圣意已决:“要将辽中矿区建设为中华的鲁尔”。

这个时候列强却开始不安分了:英国公使甚至以停售军火要挟,对辽中铁矿可谓志在必得。李如云索性命令关宁军“一触即溃”,“败退”海城卫。把矿区又丢给了满洲人,这出拖刀计看得钢铁巨头卡内基后脑一阵发凉:原来这片矿区政治风险如此巨大,投资神马的还是算了。

于是各路神仙纷纷打道回府。关宁军一起“向后转”又夺回了矿区。9月10日,辽东传来消息两则:其一:关宁军再克沈阳卫(从此就没丢过)。其二:既辽中铁矿之后,又在辽阳县发现特大煤矿储量

在“建设中华鲁尔”的宏伟目标指导和不计成本的持续投入之下,恢宏的厂房和矿区在辽中建立起来,并且逐渐向海城,盘锦,本溪等卫延伸。

目录
新书推荐: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