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三星宏芯(1/2)
张知行和梁恪珍素来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比同龄人成熟许多,听了张恪的解释知道他没有喜新厌旧的意思,对陈宁也多了几分同情。梁恪珍有些心动也想出去玩一遭,不过张恪既然委托她操办婚礼,倒也不急在这一时,只是逼着张知行答应她将来和她一起出国旅游。
安抚了自己的父母,张恪就离开新芜到了文舟去见李健熙。三星因为IT行业的不景气暂缓了转移低端生产能力的计划,三星宏芯现在还是一个空壳。赵阳对这个项目还是上心的很,不管怎么说一家晶圆厂坐下来也要近百亿的投资,对地方经济的拉动还是很客观,何况其中还有25%的股份是国家持有。看过关于三星收购新元失败的报道,他对这个项目的前景多了几分疑虑,听说张恪来了文舟,就将张恪请了过来。
两人会面仍然在紫竹阁,因为许思和赵梓的相投,连带着赵阳和张恪的私交也好了起来。见到张恪,赵阳也没有绕什么弯子,打听起三星宏芯的事来。
“三星宏芯就算是建成了,也不过是低端产品,主要供应三星自己的需求,只怕三星为了自己的利益会把价格压得很低,这个项目的盈利前景堪忧啊。”张恪对赵阳毫无保留地说:“如果按着之前的方式,由政府担保,银行贷款来筹集建设资金的话,我的建议是还不如放弃。”
“你的意思是要三星来投资,而不只是提供技术和人员?这恐怕不容易吧?”赵阳担心的是条件苛刻的话,三星干脆就不建了。
“我还希望三星能帮助我们培训人员。在新元收购中,锦湖多了一点筹码,我希望能多从三星手里争取一点利益出来。”张恪对外资其实没有什么恶感,他厌恶的只是那些把中国仅仅作为生产基地的外资,如果外资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善中国相关产业的结构和技术水平,即使是三星,张恪也是欢迎的。击败三星这个目标最终还是要靠锦湖自身的努力,而不是拖三星的后腿或是资本运作的手段。
张恪话说到这个地步,赵阳知道自己必须选择是接下来和三星的谈判中是站在三星一边尽力促成这个项目的投产还是站在海粟科技一边对三星施加压力。最近中央对锦湖的研究似乎多了起来,内参上关于锦湖的资料也不少,在赵阳看来锦湖现在的规模和三星也差不了太多了,今年头5个月,爱达手机在国内的销售额就接近300亿,如果算上爱达电子,香雪海,全年销售额估计可以超过1200亿,如果算上出口,外销的芯片等等,锦湖在电子业的销售可能会接近200亿,以锦湖的成长速度超过三星也就是这两年的事。再考虑到锦湖是国内公司和张恪与自己的关系,赵阳的选择很简单:“我会让秦朝阳全力配合你。”
李健熙对爱达的了解比赵阳还要多些,爱达的DMP一直把握着全球销量第一的位置,在闪存市场也保持着30%的以上的份额,爱达手机在东南亚有10%的市场占有率,在美国销量也突破了百万台,爱达液晶的建厂只比三星同一代生产线晚了两个月,除了内存以外,三星面临着爱达全方位的竞争。
如果张恪不是中国人多好,李健熙心里感叹道。爱达的竞争策略和三星几乎同出一辙,以设计弥补技术的不足,从用户体验出发,注重细节与质量。不过爱达的成本更低,利润率比三星更高,技术扩张的比三星速度更快,现在的爱达已经是足够份量的对手了。如果张恪是韩国人,再娶了李馨予,李健熙都有心把三星和锦湖合并了。
不过现在不是这样想的时候,李健熙看着坐在对面的张恪厉声说:“这就是爱达与三星竞争的手段吗?!”
张恪把玩着手里的茶杯,淡淡地说:“商场如战场,兵家手段自然也用得上,李会长难道是宋襄公一流的人物?”
“最近三星的股票逆市攀升,说起来我还要谢谢你才行。”李健熙也不无讽刺地说道。
“这倒不用了。”张恪仿佛没听出来李健熙的意思:“反正韩元贬值的厉害,升一点也没什么。就是兑换韩元有点麻烦,最近锦湖找了几位郑先生,具先生,崔先生才方便一点。”听一个名字,李健熙的心里就一沉,这几个姓分别是韩国的现代,LG,SK财团负责人的姓氏,如果他们借这个机会联手要争夺三星的主导权还真是有些麻烦。
不过李健熙自然不会地被几句话吓住:“是嘛?如果有些人想借着外人之手谋夺三星的产业,韩国民众也不会答应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