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印尼卫星公司(1/2)
和张恪谈过之后,叶建斌有些担心他的情绪,不过第二天见到张恪,看到他仍然和平常一样于是也放下了心。顾建萍和梁恪珍到了香港,唐婧反而更加羞涩,不好意思再和张恪一起住,倒是让张恪能好好地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和反思自己的策略。
叶建斌昨天回去以后,想了又想,还是把张恪的文章发给了叶祖范,把这件事的决定权交了上去。虽然叶家和赵济东并无深交,不过分税制的问题牵扯极广,反而不容易引起派系斗争,大家都会为自己的位置说话。如果徐学平真的能说动赵济东,叶家也需要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反复看过张恪的文章,叶建斌心里也希望中央能做出政策的调整,只是这个念头他不会象张恪一样正式地说出来。
本来今天出来,叶建斌打算告诉张恪这件事,不过看张恪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也就按下下去,只是殷勤地陪着梁恪珍等人在香港游览,挑些轻松的话题来说。叶建斌发现张恪换了一台没有商标的相机,惊喜地问倒:“爱达的数码相机搞定了?”
张恪摇了摇头:“还没有,不过总算是快了,这个是爱达用Foveon的CMOS做的样机,机体是订做的,总算是超过胶片相机的效果了。”看着叶建斌拿着相机把玩的样子,张恪心里也有些轻松。
爱达的数码相机事业部和和海鸥,凤凰都在谈合作,不过还是更倾向与海鸥一些。上海市政府因为上海港和新亭港的竞争关系,对锦湖不算友好,张恪也希望借这次合作能打开关系。只是海鸥更愿意与柯达合资,一方面是与柯达关系更紧密,另一方面也是对CMOS相机有些不看好,海鸥曾经和联想合作过CMOS相机,效益不佳。谈判在爱达把液晶基地放在海州之后基本进入了停滞状态,直到月初张恪和飞利浦谈成了CCD外围技术的转让和生产许可,爱达形成了全系列数码相机的设计能力,谈判才进入到了实质阶段,前后半年的努力总算有了希望。
陆续地,郭松延,马文渠,陈文聪,何照奎,崔文烨都到了香港。订婚宴只是个由头,中国加入WTO,经济政策会变得更加开发,很多以前不开放或是只能合资的行业也逐渐开放,几家过来打算谈谈筹备一下进一步向国内进军,而张恪,孙尚义也想把银行开到东南亚去。
过去三年来,几家除了在锦湖商事和爱达集团持股以外,和锦湖的成员企业之间交叉持股也越来越多,管理人员交流也很频繁。由于各家的传统产业不同而且在大陆投资的程度也不同,各家下一步对大陆的投资重点也不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