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启程(1/2)
初夏的夜风有些袭人,虽在南方,可是深夜在外面站久了也会感到寒冷,但是徐阶的马车旁,护卫几人眼神冷峻,轻步徘徊在四周,未感到任何的不适,眼光依旧警惕。
令众人意外的是,苏晋进入马车的时间竟然非常短,也就是几十个呼吸的时间,他就退了出来,对着张涵微微点了点头。
“东阳,记住我的话。”
徐阶的声音带着期待,马车缓缓而动,车轮碾动而行。
“驾!”
一声鞭响,奔入了苍茫的夜色。
徐阶和苏晋说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去洛阳,进淮名书院。
他给了苏晋一张介绍函,当然也给了他一个任务——在今年中秋之时,大明帝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书院文试会上,夺得头名!
淮名书院始建于太祖年间,与其他九个遍布全国的书院并成为大明十大书院,出过很多名流,官员,算是大明一个新鲜血液的制造地。
既然是如此有的地方自然是藏龙卧虎,遍布文坛高手,每年的十大书院文试会上都会聚集很多目光,甚至于天子也曾经参加过。
严嵩此人喜欢招贤纳士,尤其喜欢看每年在洛阳举行的十大书院文试会,连续五年夺得头名的才子都被他收做了门客,可以说半只脚踏进了他的利益圈子里,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苏晋以前也曾听过十大书院文试会,觉得这是个卖弄文采的无聊聚会,毫无意义,所以也没有在意过,这一次徐尚书的话,才让他想起的确有这么个文试会。
若在以前此事十拿九稳,问题是,他现在既是苏晋,也不是苏晋,最近一段时间诸妖鬼怪缠身,神怪之事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虽然说灵动之后,记忆力可谓天才级别的,但是真刀真枪的去和那些学了几十年孔孟经典,儒家教派的真学子们比试,就和让他现在去参加科举一样,心里真没底……
和几个打铁的伙计又像作贼一样的回到了应天城内,告别了老人张涵,苏晋拿着这封介绍函向客栈走去。
张涵远远望着他,就像看到了从前的自己,少年得志,书生意气。可如今官场黑暗,严党遮天,皇帝不查,这个少年的路远比自己要来的凶险。
不知何时天上飘来了一片雨云,滴滴答答的水滴在青石板上,张涵关上了铁匠铺的门,长叹一声:“暴风雨要来喽!”
……
……
苏晋回到了客栈,将介绍函放进了胸口,它和那把小剑在一起,仿佛相互印证了他今后的两条路——官道,仙途。
为官达苍生,为仙达长生,两条路都很难走,历来要么托身于世俗,要是放眼于物外,很少有人会选择两条路一起走,这会导致两种非常极端的后果,一种是一事无成,官路上坎坎坷坷,仙途上磕磕绊绊,既无法济苍生,也不能得仙道。一种就是既得到了长生神通,又能够一路青云直到殿中。
苏晋想了想自己,他的路已经起步,他究竟会获得那一种结果呢?就像这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你无法预知它究竟会一直下下去,还是会戛然而止。
……
……
早晨的轻雾会让人有淡淡的哀愁,苏晋拉着月白的手,现在可真的有些哀愁了,他哀愁的当然不是这雾,而是回松江的道。
沂河下流闹水,将应天到松江的一条必过的驿道给封住了,还没人去清理。
既然道被封了,马车自然过不去,若是步行,即使用上道术三天时间也只能勉强到松江,更不用说再去洛阳了。
但这介绍函却是三日后必须要去报到才行,若是过期,三年之内都再也无法进入书院之中了。
看了看身边泛着天真无邪之气的月白,苏晋估摸了一下,即使自己拼了老命损耗灵气用御风符,估计也不可能在三日内回到松江,再到洛阳了。
所以为今之计只能从应天直接前往洛阳,然后写封书信,再告知家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