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 斗宝(二)(1/2)
PS:无涯这本书真的写得很认真,在编辑苍苍大人的指导线,已经修改过几次了,昨晚上又把【035】——【037】的章节重新写了一遍,这一章原本也写好了,但全部删除,重新写的。
看在无涯如此认真的份儿上,兄弟姐妹们一定要收藏、点击、推荐啊…………
……………………
虽然现场嗡嗡声一片,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王嘉纬欣赏面前的‘绝世名画’,不仅没有影响,反而是深深地沉浸在画中的世界,放佛亲眼看到了赵佶正在赏鹤挥毫的情景。
看着眼前一只只仙鹤翩翩起舞,王嘉纬不由呆了,正要拱手跟正在挥毫泼墨的赵佶见礼,却发现眼前并没有赵佶的身影,过了好半天王嘉纬才反应过来,心中不由再次感慨,“神迹,刚才只觉着人在画中。”
摇了摇了头后,王嘉纬又纳闷了,这幅画的绘画水准完全不容置疑,但赵佶的作品中有太多的御题画,要想确认他的亲笔画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尤其是要说服台下的半吊子藏家们,恐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想到这里,王嘉纬的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已经被确认为是赵佶真迹的《柳鸦图》《四禽图》《竹禽图》的影像,发现这些画的内在神韵一脉相承,精微灵动的写生和清新文雅的格调,表现出赵佶画笔特有的性格和情意,到此时,王嘉纬即使不借用戒指的力量,也敢完全确定这幅画作是赵佶的亲笔无疑。
唯一遗憾的是,从眼前这幅《筠庄纵鹤图》上,找不出任何的传承脉络,因为此画虽然保存的非常好,但首尾完全没有任何的收藏钤印和名家题跋,好在左下角有‘天下一人’那个性鲜明的画押和独一无二的瘦金体题款和题诗,如今之计只能是抛开传统的辨真伪明是非的鉴定书画的标准,转而以这幅画的艺术价值与画风分析作为证据,甚至不需要刻意强调这幅画的作者赵佶,也许是一个突破口,毕竟台下的众人鉴定水准并非一流。
心中有了杂念,再欣赏面前的画作时,那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再也找不到,眼前不过是一幅于常人而言再平凡不过的画作。
抬腕看了看时间,发现还有不到20分钟的时间就要结束鉴定,便转身走向旁边的青铜盘,对于青铜器,王嘉纬也算是情有独钟,但国内青铜器禁止流通,不过好在黑市并不缺少。
眼前这只青铜盘的高约20公分左右,口径约50公分,仔细一看之后,王嘉纬再次大吃一惊,其内底竟然有多达21行397字的铭文,而且书法体式严谨,布局错落有致,章法质朴平实,笔道方圆兼备端严凝重,丝毫不下于大孟鼎的书法成就。
看到这里王嘉纬心中忍不住有些激动起来,不过也更加明白很多人会把这个顶青铜盘当做赝品,一方面这是铭文过于清晰,当时的工艺相当粗糙,而这个青铜盘内的铭文还真有点像是仿造;另一方面这个青铜盘的表现的实在有点完美,第一感觉是几百年的熟坑,保养的也不错,但众所周知,经过50——70年代的浩劫后,民间几乎不可能保存如此完整。
观察了一番之后,在找到充分的鉴定说法后,便集中精力观察起来,一看之下眼前顿时出现一团青光,将青铜盘罩的严严实实。
看完青铜盘,又抓紧时间去看了眼旁边的青花大罐,不过这只青花大罐却是让王嘉纬失望了,甚至都没有使用戒指的力量,便已经确定这个大罐是赝品——当年在潘家园凑巧看到过一模一样的赝品。
………………
“好了,各位请肃静,现在鉴定时间结束,凡是有兴趣参加斗宝的专家,请在工作台缴纳10万元报名费。”一个小时的时间一晃而而过,主持人也宣布观察的时间结束,斗宝开始。
刚刚回到座位上的王嘉纬闻言一愣,不由哭笑不得,还真是会赚钱,刚才还在寻思着如果每个人都上去叨咕一阵子,恐怕到明天也说不完呢,去没有想到要想上去叨咕还要10万块的报名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