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法理与现实(1/2)
() 六五:震往来厉,意无丧有事。——卦五十一·震为雷
一行人回到清河郡治,天sè已晚,高淯到衙署大堂,见王晞还在指挥不少郡吏伏案计算。王晞见高淯进门,望着他笑道:“章武公一行收获如何?”
高淯向他扬了扬手中木筒,王晞接过来,从筒中拿出文书一看,连连点头道:“不过半rì时间,章武公就取得这么重要的物证,真是不简单。”
高淯摆手道:“物证固然重要,毕竟是死的,倒是人证我也得了一个,不过要留到rì后再用。”又指了指那些郡吏道:“王先生今rì收获如何?”
王晞捋捋微须,笑道:“果然不出我所料,衙署的档案既乱,民间散户亦多,粗粗算来仅清河一郡,大略就能清理出两千余家无籍户,照衙署档案计数为两万六千户推断,平均十三家就有一家物籍,当然这只是初步推断,还不足以下定论。”
高淯皱眉道:“依这个推断,定冀二州会有多少散户?”
王晞心下计算片刻,笑道:“这可想不出,还是看看记录吧。”
二人照记录算来,虽然心中已有准备,还是有些惊讶,因为只这两州,就能搜出近二十万人口,若是将全国查阅一遍,所得何止百万?
高淯想到这个数字,却皱眉不语。王晞见他沉思,也不打扰,便在一旁闲坐。过了一会儿,高淯道:“王先生,你说这些人为什么不回家乡,却要在外漂泊呢?”
王晞笑道:“那原因可就多了,章武公,我要劝你一句,莫要着眼细小处,你身为高相之子,将来有机会执掌国政,若是所有细节都想顾及到,那真是寸步难行了。”
高淯点头道:“王先生说的有理,这是你的理论还是先祖王丞相的治国理念?”
王晞道:“其实这是作为顶端为政者必须要舍弃的一些东西,有舍方有得,你费心考虑着妨碍你的东西的正确xìng,只会让你固步自封,无法作出决断,最终一事无成。”说着叹了口气。
高淯诧异道:“王先生为何叹气?”王晞摇头道:“因为常山公就爱纠缠小事,我刚才的一番话其实藏在胸中已久,只是他的面嫩,从未能说出口,今rì倒是对你说了个干净。”
高淯笑道:“六兄为人方正,我就松松垮垮,大家对我说话也都不怎么在意。”王晞道:“这是坏事,却也是好事,就看章武公如何运用了。”
高淯好奇问道:“请问王先生,先祖王丞相百年来独享盛名,他治国有什么妙法吗?”王晞毅然道:“唯有一句话:依法而行!”
rì月如梭,高淯等人奔驰在河北大地上,在诸郡县间往返搜查。
时近八月,冀州各地除了渤海郡蓚县就只差眼前的安德县了,之所以先将蓚县舍下,是因为高欢有言在先,蓚县是高季式一族的大本营,县中强族自然以高家为首,可以先略过不查,留待rì后再议。
毕竟高欢名义上也是蓚县高氏,到底还是留了一手。
高淯率军行到安德县境内,对皮景和与王晞二人道:“这安德县乃是我七兄高涣母舅韩中书的封地,一切还要小心从事。”二人点头应了,转身命三千骑兵在城外扎营,只他三人带着几个卫士进入县城。
城中十分繁华,高淯与皮景和道:“你看,安德竟比东武城还要热闹,你知道现在何人在此管事吗?”
皮景和道:“照理说安德公挂着闲职,该待在封地,但高相爱与老友常聚,所以留他常驻晋阳,这里应该是韩公子管理吧。”
高淯点头道:“韩晋明这人口碑如何?你们谁与他相识吗?”
皮景和与王晞都摇摇头,之后皮景和道:“听说他任侠使气,倒是个爽快人物。”几人一路说笑着,朝安德县衙署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