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世事与大傩(1/2)
() 我们的生活是建立在他人的死亡之上。——LeonardodaVinci
高欢看着印象里孱弱的病儿,如今已颇为健壮,见他一脸严肃的郑重模样,不由得有些好笑,问道:“什么问题?说来听听?”
众人也停下吃喝,看着高淯,高澄暗自皱眉,心中暗道:这兄弟莫不是还要提下午的事?实在小题大做了。
就听得高淯问道:“儿想问父王,你起自寒微,历经磨难,终成一方执政,这内心的志向是一以贯之呢,还是随机应变的?”
高欢没想到不到十岁的儿子会问这种问题,不禁莞尔道:“怎么会问出这种刁钻的题目,倒让我措手不及。”说着端起酒干了一碗说道:“人生际遇,本就难猜,若说我戍城守边的时候,就料到今rì的情势,那绝无此理,但你老父我,自来相信自己绝非一般庸人,只是天时际遇,不由人定罢了。”
高淯又追问道:“那父王是什么时候有了平天下之志呢?”高欢点点头,沉思道:“当是从尔朱兆手中赚得二十万鲜卑流民的时候。”
高淯道:“坐拥天下之后,是为我高氏一门得志,还是以天下苍生为念呢?”高欢摇头道:“好个麻烦的小子,怎么这么多问题?你到底想问什么,趁早直说,惹得老子不快,赏你一顿板子!”
高淯铿然道:“儿便是想问父王,高氏子弟草菅人民,该当何罪!”
高欢愕然望着八郎,不知这话从何说起,高澄拉拉父王衣袖,对他耳语一番。
高欢这才晓得事情经过,眼见八郎脸sè煞白,显然胸中郁气不少,思索片刻道:“拿几个碗来。”
高氏兄弟都听的一愣,忙把空碗递给父王。高欢将碗落成一摞,对高淯道:“如今我要你取出中间的一个,毫不牵动其他碗,做得到吗?”
高淯摇头道:“天下绝无此理,父王但请明言。”
高欢拿起第一个碗道:“这是天下群雄。”说罢猛地将碗掷到地上,摔得粉碎。
又拿起第二个碗道:“这是朝中勋贵。”说完将碗递给高澄,高澄明白父王之意,也将碗掷的粉碎。
高欢又拿起第三个碗道:“这是吏治清明。”又拿起第四个碗道:“这是天下太平。”说完看着高淯道:“八郎,你要明白,事要循序渐进,一代人只做好一代人的事就可以了,不必刻意强求天下大同。”
这番说词颇有说服力,但高淯心头依旧沉重,只是低头不语,高欢道:“我来荡平天下,你大兄去竖起大旗,也许将来致太平的就是你啊……”
高淯抬起头,看着父王深邃的目光,不禁鼻中微酸,忙咬唇答道:“若能为父王分忧,为天下苍生有望,儿当仁不让,不敢推辞!”
高欢欣然点头道:“好!真是我的好儿郎!是我高欢的种!”又点头对高澄道:“八郎虽然年幼,但见识不凡,以后让他随你在邺,好生调教。”
高澄望着高淯,目光有些复杂道:“是,儿晓得了。”
正说着,门外进来一名亲随,捧给高欢书信一封。高欢抽出信看罢,向高澄询问道:“高仲密弄的很不像话吗?”
高澄沉吟道:“儿也听到些传闻,派人查访后发现确如传闻所言,御史中尉门下,就连仆役也是他同乡人,当真有些针扎不进的架势。”
高欢道:“那倒不妨,但他居其位不谋其政,那我要他何用!”高澄趁机说道:“父王说的不错,他实在不是会咬人的狗!”
高欢看了高澄一眼,笑道:“你又要推那崔家书生,他当真如此遂你心意?”高澄道:“尽可一试,不遂意便拿他抵罪,反正我家不必亲自干那喊打喊杀的勾当。”
高欢点头道:“即使如此,就试试吧。过些rì子,将高仲密外调去当北豫州刺史,其他的事你看着安排。”
高澄道:“北豫州西邻贼寇,高仲密文弱书生,只怕不大合适吧?”高欢道:“既是外调,也要给个要职才说的过去,他家兄弟四人,二人为国捐躯,忠诚想必可以保证,就这么定了!”
说完话,又喝了几碗酒,拍拍桌案道:“都散了吧!回房睡觉去!”
过了两rì,正是除夕佳节,邺城北几里外的华林苑中军容鼎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