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方杰兵出昱岭关(1/2)
大越国皇帝方腊采纳侄儿方杰的计划,派方杰率领从杭州禁军营抽调的一万精锐前往昱岭关,准备从那里突入江西境内给外围的宋军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以期打破对方的封锁,扭转当下被动的战局。本来是太子方天定执意争着要去的,可是作为父亲的方腊十分了解自己儿子的脾气,担心他一味好斗,误了大事,因此强令他暂时接替方杰的禁军统帅,而让更为处事稳健的常王方杰去担此重任。
临行前,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方杰对诚恳地对叔叔说:“侄儿此去定可杀入江西,解仙霞岭之围,请皇上放宽心。侄儿出征之后,江东事务还请皇上多费思量,谋定而动。侄儿以为,要先稳住宋江,利用他有意招安我们的机会巧为周旋,静定时局的转变,待我班师回朝再一举灭之。此外皇上还要设法安抚各地军民,听说现不少地方有些谣传,民心颇有些不稳定。”原本方腊就对这个侄儿很是看重,听了这些话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挥手与侄儿作别。
一向驻防杭京的大越禁军是方杰一手训练出来的人马,素来在二十万方腊军中以勇猛彪悍著称。如今从五万禁军中挑选出来的这一万人更是精锐中的精锐,跟着方杰驰援昱岭关,虽然是步军,但行动十分迅捷,四百里的路程,不到三天的时间就赶到了。
昱岭关坐落于天目山中,是浙江联系皖南和江西的咽喉要道,地形险要,位置十分关键,由大越军名将、号称“小养由基”的庞万春带着副将雷炯、计稷等和五千士卒驻守。昱岭关外百里的歙州更是当年方腊起家的地方,最早的时候方腊就是在这一带呼风唤雨,屡次与宋军争夺歙州,渐渐地成了气候。虽然现在大越国已经把重心放到了浙江和江东的富庶地方,但歙州城里还有方杰的叔爷爷方垢的三千青田军。本来方杰的父亲、赣王方夏也常住在这里,可这次到杭京面圣廷对之后,方腊将这位一直主张韬光养晦的大哥留在了京城之中。
方杰在昱岭关休兵一日之后,又连夜行军赶至歙州,从这里南下就可以直通江西的重镇景德镇。见到叔爷爷方垢,方杰了解了对面的官军分布情况,知道对面的皖南境内并无大股的宋军之后,又随口问起歙州市面为何如此冷清萧条。须发皆白的老王方垢恨恨地说:“此地民风刁顽,不肯与我大越国做顺民,倒是宋军一来他们就欢呼雀跃地呼应,甘心做赵宋皇帝的顺民。前年底,我统军复占了这里,只不过征了几千民夫,收了一些浮财,便有士绅地主挑唆百姓闹事,让我杀了几百人才镇压下去。后来那些刁民又纷纷携家逃走,故此这城中人丁比以前少了一些。不过少些也好,免得终日聒噪,败了我老头子的雅兴。”说着他面色舒缓下来,击掌唤出宫中豢养的侍从舞女为孙儿跳舞伴宴。
方杰在大越国中是少有的几个头脑比较清醒的人之一,虽然年纪轻轻但对于史书上记录的兴亡之道十分重视,也曾向国内的名家大儒学习请教治国之道,在方腊身边时就曽多次劝谏叔父戒骄奢,收民心,励精图治,也屡次阻止过对民间的过度盘剥,没料到杭京外面各州府欺商扰民远比杭京厉害得多。眼见自己的爷爷也是同样的穷奢极欲,花天酒地,府中搜罗的少女多达百人,心中以为不妥,便想劝说叔爷爷要善待黎民,以造福百姓为己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