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贪心出自庸官心(1/2)
符德安对宋江这个人真的有些看不透了。在枢密院行走的时候,他满耳都是四大剧盗如何如何十恶不赦,心中对他们自然是恨之入骨;在宋江接受招安进京面圣的时候,他也曾远远地望见过一次宋江,看着那个矮矮黑黑的中年胖子其貌不扬的样子,当时一方面是颇有些鄙视,一方面很纳闷为何这样的人在江湖上会有那么大的威望,为何象卢俊义那样有家有业、文武双全的人物也会甘心追随宋江去造反;在枢相童贯点了他的将让他出任威盛军都总管去与宋江搭档的时候,他心中又是很有些抵触,等到听说宋江在征剿王庆的战场上节节取胜,他心中对宋江用兵的诡计多端有了一些新的感受;不过在他到湖北商人,第一次与宋江近距离接触的时候,刚刚建立起来的那一点点好感即刻随之荡然无存——从宋江麾下那些军容不整的士兵的状态上,他几乎马上断定:这个家伙的确是草寇出身,实非帅才,只不过有些雕虫小技,加上运气好一些罢了。好在宋江对他还是毕恭毕敬,俯首贴耳,使得他心中的戒心减低了不少。就这样,符德安对宋江的敌意虽然一直未改,但其中经历了一番“鄙视”——“怀疑”——“半信半疑”——“将信将疑”——“不得不信”的复杂过程。
在与童贯的书信往来中,他也曾屡屡向恩师汇报了对宋江的见闻和看法,枢相大人却不断地提醒他不要被宋江的表面温驯所蒙蔽,要着力掌握部队中的实权,一方面要利用好宋江的才干,一方面还要设法架空宋江在军中的影响。因为符德安自己从京师带到威盛军中的亲信不过五七人,兵马也只有一万,在整个五万人的威盛军中处于劣势,搞得不好就会给自己惹出麻烦,所以他听从了师爷冯四喜的建议,没有在打田虎的时候硬来,而是准备通过让宋江带人去与山西的贼兵打交道,想着用一场狗咬狗的硬仗来消耗两边的实力,为将来在军中树立自己的权威做准备。此外他也暗中做了一些手脚,在部队中有针对性地拉拢梁山旧部里的那些官军降将、官吏和豪强,企图逐步分化、瓦解宋江在威盛军中的影响力。
让他没料到的是,宋江等人两面三刀,一边在中军大帐每每笑脸相迎,一边在外面阳奉阴违,暗自策动了田虎归顺。当自己苛言斥责的时候,宋江等人有对自己危言恐吓,借着醉酒遮脸就地撒疯,搞得自己下不来台。奇怪的是,在山西割据一方、为患多年的田虎居然真的象宋江预言的那样举手纳降,白送了自己一份天大的功劳,也让自己想杀宋江一个二罪归一的计划无法实施。不过这也算是一件好事,毕竟自己从东京外放不到一年时间就在仕途上青云直上——这可是一个令人眼红的升官速度!这一要感激自己的恩师的提拔和栽培,二来也不得不说是拜托这位搭档宋江了。
如今他不禁有些相信宋江的外号“及时雨”了。这个家伙难道真的就是个及时雨?自己的垫脚石、登云梯?符德安暗自想着:宋江前几天给自己出的那个避开江宁战场的派系漩涡,转而兵进扬州,由江阴一带过江作战的主意,从用兵方略上来讲不能不说是个好主意。如果这次南下征剿方腊再立些功劳的话,就算不会再立马官升一级,可只要自己打完这一仗回到山西,估计从二品的经略安抚使的乌纱帽也未必就是遥不可及的。那可是真正的封疆大吏,权力无边啊!自己如今不过才三十几岁,那未来……
符德安越想越兴奋,心里恨不得马上就杀过长江去。恍惚之间不小心碰翻了桌案上的茶盏,这才发现自己还是身在江北的军营之中。噢,那些还只不过是将来的事情,虽然说他已经很有信心了。他努力让自己的心态平静下来,把思绪放到眼前的事情上。
过完年从东京回到山西,他按照枢密使大人面授的机宜,成功地利用举兵南下的机会将宋江与威盛军的主力分割开来。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刚刚提拔起来的杜预就在行军路上遇刺受了重伤。这个杜预可是符德安的通家之好,他哥哥杜充更是与自己曾经一起并肩作战过的同僚,现在已经外放到沧州出任同知府事,而杜预本人也是童贯门下自己的小师弟,平日里对自己毕恭毕敬的,好容易借着皇恩浩荡提拔了他的官职,压倒了卢俊义成为自己计划中的前军主将,如今却身中六箭性命垂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