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鱼人的口感与味道(1/2)
泰伦和他的部队没有留下任何潜在的威胁。
或者,用另一种说法,他没有留下任何战俘。
四只鱼人在战斗中被杀,两只眼睛被酸液击中、毫无抵抗能力的鱼人在战斗结束后被处死,逃跑失败的鱼人在被拖回去后也得到了相同的待遇——典型的虫族式战术。即使敌人已经投降或开始溃逃,只要有可能,虫族就仍旧会追上并杀死它们,将其变成生物资源。
虫族从不热衷于阴谋与谎言,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敌人也是如此。与浪费时间在这些东西上相比,虫族早就发现了更快、更简单、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在这之前,它们也曾经寄希望于从被俘虏或主动投降的生物那里获取信息,但它们很快意识到那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不管对方的态度是否发生了改变,虫族都会想办法找到抵抗者,并把那些生物都杀掉。
得益于泰伦的指挥和小型工虫的默契配合,在击败这些不友好生物的过程中,10只小型工虫无一死亡,只或多或少的受了些伤。
几只小型工虫失去了部分肢体,另外几只的背部甲壳有些破损,比较倒霉点的则两者皆有。相对于对方的下场,这点损伤简直不值一提。对于小型工虫来说,身体受到一些较为轻微的攻击,或失去一两条肢体,并不足以对它们构成真正的伤害。只要囊袋里还有足够的生物资源,失去的肢体很快就会重新长出来,伤口也会快速痊愈。
在确认所有潜在的威胁都已经被消除后,小型工虫开始收集生物资源,也就是它们真正的本职工作——它们把尸体堆在一起(包括了之前那些被同类杀死,又被同类当成食物大吃大嚼过的残骸),用锋利的、分泌着酸性液体的牙齿切割它们,将其变成更易被分解的小块。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也会把一些碎块吞下去,装入自己的囊袋,用来维持正常消耗并修复自己受到的损伤,并用这些东西提供的能量分泌更多的酸液。
这些生物资源数量较大,超出了10只小型工虫的最大携带量。因此,泰伦决定立刻用它们‘制造’出更多的部队,而不是白白浪费那些带不走的东西。和之前一样,他把一些变形虫放在切割好的肉块堆上,用心灵感应传达了他的指令。
由于遇到的第一批原生物种就充满敌意,泰伦不得不假设这周围还有更多的、对自己充满敌意的生物。
他制定了更有防卫性质的‘制造’方案。
***
对于大沼泽地区的鱼人部落而言,巡逻队的失踪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是在这种正在和敌对部落发生冲突、生死存亡的矛盾异常尖锐的情况下。
迫于预言带来的压力,两个相互敌对的鱼人部落都没有发动全面战争的打算,小规模冲突倒是接连不断。随着附近区域内的食物遭到破坏性收集,双方都需要到更远的区域内才能收集到食物,为了争夺食物而爆发的冲突也越发频繁。对于鱼人来说,走上一整天的路去抓几条鱼、找几片能吃的沼泽植物,远没有找到一只敌对部落的鱼人,杀死并吃掉它那么简单。
除了死亡之外,一支巡逻队还有许多理由暂时失踪。比如它们发现了大沼泽中稀有的大型猎物,正在追踪并尝试抓住它,比如它们遇到了某种棘手的敌人,正在苦战或正在想办法逃命,比如它们为了寻找到食物,不得不深入那些更远的区域……
由于缺乏远距离通讯手段,留守在部落中的鱼人们,甚至根本无法确认巡逻队的具体情况。因此,两支来自不同部落的小型巡逻队的失踪,并没有引起鱼人们的警惕。
***
在长达一个下午的耐心等待后,变形虫们终于完成了整个生物变态过程。把提供生物资源的尸体切成碎块,不仅能够更方便的使用和清点数量,还有助于变形虫更快速的分解并利用这些生物资源——虽然它们在理论上每小时就能分裂一次,将群体数量增加至双倍,但它们得先得到足够的食物才行——如果变形虫得不到足够的食物,它们扩大族群的速度就会被迫减缓,而反过来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这个过程在培养槽里进行的,速度还能再快一些。
经历了同样漂亮而神奇的‘变形’,10只新生的‘成品’撕裂了在变形时保护着自己的透明薄膜,钻了出来,开始享用生命中的第一餐。其中有5只是普通的小型工虫,另外5只则显得比前者大一些,结构上也不一样——那是5只小型兵虫。
和小型工虫类似,小型兵虫也是一种功能和结构同样简单的低等虫族。它们看上去和小型工虫有些相似,事实上也的确和小型工虫共享部分基础结构。
小型兵虫的体型比小型工虫大一些,同样拥有覆盖着甲壳的身体和六只纤细的肢体,但腹部的两个囊袋不再用于储存生物资源,取而代之的是浓度更高、腐蚀性更强的酸液。它们能够通过快速收缩囊袋喷射酸液,通过这种方式,它们能用酸液攻击10~15米外的敌人,每次能够挤出整整一囊袋酸液,可以连续喷射两次,之后则需要生物资源和时间来逐渐补充。
作为一种以战斗而非收集资源为主要任务的低等虫族,小型兵虫最前方的两条肢体更粗,也更坚硬。它们的前肢末端非常尖锐,整体呈流线型,作为主要的进攻性武器。然而,异化后的前肢不再适合用于行进。小型兵虫一般都会收起前肢,使其远离地面,以免给自己造成障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