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牵挂!(1/2)
关镇地处深山区,四面环山,交通极为不便,唯一的9(在968大洪灾中被冲毁,至今未能修复,其余乡道、村道也被冲的七零八落。小说网专业提供电子下载城关镇因为地质复杂,农作物生长大受影响,全镇农业年产值连百万斤都不到,农业欠达也是制约城关镇经济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城关镇最密集连绵的一片山林叫锦山,许多年之后,随着城关镇金矿被现、开采,锦山也成为了冀兴县乃至冀兴市有名的自然风景区,成为了继苍岩山之后第二大旅游点,但是现在的锦山,却是一片荒凉,深埋在山体之内的巨大金矿资源还没有被人所掘,而锦山虽然林深茂密,水流丰富,却就是不适宜果林种植,诺大的一片山林资源,就这么被荒废着,唯一值钱的,就是那些克服自然条件而顽强生长了数百年之久的山林了。
城关镇农业不达,工业也不达,全镇只有一家农机厂,一家陶瓷厂,一家帆布厂,城关镇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那些零散的采石场和石灰厂,然而这些遍布全镇各地的厂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及污染问题也着实让镇政府头疼,想治理却又不能治理,不治理却又天天挨上面的批。
就是因为太穷,所以城关镇的人口流失问题才日益严重,从八十年代末至今,已经6续有两万多人口以各种名目迁出了城关镇,或是选择了去县城,或是选择了去外省,再不济,也是选择其它一些比城关镇稍微富足一些的乡镇,城关镇面临的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就是,镇里的人家都想将女儿嫁到外面去,而外面的女儿却没有一个原意嫁给镇里的男人,如此一来,全镇形成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男人多,女人少,嫁出去的女人多,娶不上媳妇的男人更多,倒插门到外地、外乡的男人也多。全镇十九个行政村、六个自然村,总人口却不足五万,成为了整个冀兴县面积最大但人口却最少的一个乡镇。
城关镇镇政府所在地的村子叫北关村,当年聂元帅指挥晋察冀抗日革命斗争的根据地就设在这里,所以北关村也算得上是一个革命老区了,可就是这么一个革命老区,如今却破落的连一个象样的集市都没有。
陈扬此刻就坐在这个破落的村子破落的镇政府破落的办公室里,四面土墙,蛛密布,比起在新光时那明亮洁净的办公室,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关于伐林款一案目前已经有了结果,原记刘天宝和原镇长赵凯进已经被判刑,其它一些镇领导班子成员也做出了相应的处罚,原分管纪检、人大和财务工作的副记、副镇长、副主席均已被开除党籍并解除了公职,剩余一些情节较轻的班子成员也分别给予了党内、行政记大过、没收一切非法所得及罚款处分,这件事在整个镇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许多受到处分的人明面上不说什么,但私底下却对陈扬充满了痛恨,因为陈扬不仅将所有的卖林款追了回来,而且让他们将花掉的部分全部都要补上,自己能出就出,出不了就从工资里扣除,这些人本来面子上就已经挂不住,如今经济上又有了巨大压力,自然对陈扬充满了意见。
陈扬可以理解他们的苦处,但绝不会姑息他们,说到底,这些镇班子成员虽然穷,但决没有到了那种吃不上饭,住不起房的地步,终究到底,还是他们的心太贪了。
镇里出了点儿钱,加上追回的钱,总算将三十六万元工资款一分不差的给了六哥他们,在从陈扬手里接到这笔钱的时候,六哥当场痛哭出声,一下给陈扬跪了下来,每人一万多元的工钱,对陈扬来说或许算不上什么,但对他们来说,却是辛苦一年多才换来的血汗钱,其中的份量和价值,远不是一个数目能来衡量的。
此时坐在陈扬办公室的,还有几个人,其中一个正是陈扬的老友,现在已经成为冀兴市公安局副局长的于洋,今天的于洋并没有穿警服来,也没有开警车,而是以陈扬的朋友名义来看望并送来道贺的。
于洋还叫来了三个人,一个是冀兴县公安局局长张晓平,一个是冀兴县公安局刑警队的队长韩凯,还有一个就是这城关镇派出所的所长陈国林,而于洋之所以将这三个人叫来,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给陈扬以后在城关镇展铺路,其它线上的人他叫不动,但是公安线上的人他
有能力来随意调配的,伐林卖林一案其实给陈扬带来麻烦,尤其是原来的镇长赵凯进,他本来就是这城关镇的本地人,多年来在城关镇横行一方,做惯了土霸王,如今等于是陈扬将他送进了牢子,他的家人自然对陈扬也是充满了仇视,日后一定会私下找机会对陈扬进行打击报复,为了保护陈扬,于洋这才费心将县镇两级公安线上的一把手叫了过来,给他们下了死命令,陈扬一旦有什么事,就拿他们是问。
镇派出所所长陈国林四十岁出头儿。原来就跟赵凯进关系不错。但大多是利益关系。这次卖林一案。庆幸自己跟赵凯进没啥瓜葛。如今看到堂堂市局地二把手亲自来城关镇看望陈扬。还一口一个老弟叫地亲热。陈国林心里更是感到万分庆幸。琢磨着这位年轻记地背景靠山果然够硬。以后只要把陈扬巴结好了。自然也就能跟于洋拉好关系。自己刚刚四十出头儿。只要于洋稍微使使力气。自己将来调到县局里也是指日可待地事情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