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战云再起(1/2)
解决乐羊容易,解决之前围攻三晋的几个敌国却要麻烦得多,倒不是三晋没有教训他们的实力,只是若花费太多时间的话,墨门不知道会壮大成什么样子。在魏侯心中,只要三晋始终步调一致,那么诸强只是疥癣之疾,但墨门及其力保的那个妖孽少年才是心腹之患啊!
因此最终在魏侯的力主之下,三晋并没有太过刁难那几个战败国,秦国除了一份认错的国书,没有受到任何追加惩罚,而燕国也只是交了一点象征性的赔款就解了燕都之围。但这样一来,赵国的利益却受到了很大损害,赵魏两国的关系无形中又进一步恶化了
而对于郑国和楚国,魏侯斯的态度却要强硬得多,一是因为这两个国家不与赵国相邻,却和魏韩相接,逼他们割地既可以增强魏国的国力,又不会便宜赵国,能够进一步巩固魏国在三晋联盟之中的主导权;二是因为这两个国家一直都与墨门较为亲近,与三晋的仇怨又深,不将它们打成残废,将来三晋再度兴兵攻打墨门的时候总是一个隐忧
楚郑两国攻韩失败后本就元气大伤,又怎么挡得住集中力量对付他们的三晋联军?结果两国毫无悬念地再次战败,楚国尽失秦岭以北的全部领土,而郑国更是被三晋勒令割让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
这样苛刻的条件令之前一直精诚合作的郑侯姬骀与郑相子阳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执,性情刚烈暴戾的子阳坚持“宁可将郑国的男人拼光了,也决不向敌人屈服。”而始终不肯妥协,最后心知郑国已经油尽灯枯不能再战的郑侯姬骀只得一狠心将子阳杀死,和约这才得以签署,郑国以割地为代价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时间,却也从此国力大减,并埋下了内乱的祸根
根据这份和约,郑国割让的国土全都给了韩国,而魏侯虽然故作大方地寸土未取,却在与韩国大面积换地的协议中将损失赚了回来。但韩侯也只能吃这个哑巴亏,因为两国土地犬牙交错、甚至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状对于相对弱小的韩国来说显然要更加危险,为了获得更开阔的战略纵深并减少不必要的军政开支,韩国主动提出换地,甚至不惜出让一部分土地无疑是很明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