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犀 甲(1/2)
虽然聂华鼓捣出来的只是劣质的土水泥,但对目前连石灰都未普及的华夏来说,却无疑是一种超时代的建筑材料,由水泥与砖石砌成的城墙对于目前各国的攻城技术来说,几乎是不可摧毁的,这样一来自然令本就有利的守城一方更占便宜。虽然这对所有的国家都是一样的,但无力扩张的小国显然得利更大,而经常派人帮弱小国家守城的墨门自然也会受益匪浅。
但墨子在高兴之余,心中也隐隐有些担忧,那些大国扩张的野心肯定不会因此放弃,强攻不成,就很可能会采取谣言、惊扰、围困、封锁甚至劫掠和破坏农田等摧毁敌国经济的手段,虽然战争烈度相对较低,但对平民百姓的伤害却反而更大
不过目前来说这种情形还不常见,而且令墨子庆幸的是,虽然马镫等马具已经发明好几年了,但至今还没有哪个国家开始组建大规模的骑兵(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各国即使要玩经济战,暂时也只能靠机动力较差的步兵去完成,这样平民百姓就算无力抵抗也总有机会逃掉。但这毕竟只是暂时的,方今华夏各国英主贤臣辈出,总会有人第一个吃螃蟹的。到了那时,墨门光是帮人守城已经不足以逼退敌军,还得想办法干掉那些分兵袭扰抄掠的骑兵小队才行
未雨绸缪的墨子不久便新设了马上使用长兵器、冲锋突阵、骑射等新课程,同时还让门下设计制造了一些适于骑兵使用的新式武器装备。其间聂华也出了不少点子,正是有了他的思路,墨门才成功地比历史上提前几百年造出了马槊等后世的经典骑兵武器。不过,在这些新式装备中,聂华最在意的却是按他的意见改进的犀甲
后世由于中国境内的犀牛已经绝种,所谓的犀甲大多是冒牌货,用大象皮做出来的已经算是好的了,大部分都是普通牛皮冒充的,防护效能远远比不上优质的铁甲,只是较为轻便罢了。而现在由于楚国境内还有大量犀牛活动,“犀甲”可都是用真正犀牛皮制成的,质地坚韧无比,对于弓箭的防护能力更是极强,甚还在一般的铁甲之上,即使与钢甲相比也毫不逊色,而在铁甲还未出现的战国初期,犀甲的优势就更大了。
但犀甲虽然坚韧无比,毕竟是软质的,无法有效分散冲击力,防箭还好,若是敌人的长矛全力刺上去,纵然不能贯穿,一样可以导致内伤而重创披甲者(虽然不穿犀甲结果更糟,但只要能够不太困难地杀死,便不至于太过影响士气了,而像铁浮屠、藤甲兵之类的厚皮兵种在找到对付它的办法前,哪怕只有几千人,在正面战斗中一样难以力敌。),再加上犀甲数量毕竟有限,楚国政治上又一直问题不断,因此楚军往昔与中原各国交战时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但聂华好歹是学过力学的,很快就想到了改进的办法,那就是在犀甲里面再加一层钢质甲片,这样一来除非是铁锤和巨斧等重兵器,都难以重伤披甲者。而事实上目前各**队装备的还都是青铜兵器,重兵器极其罕见,因此这种复合式犀甲几乎可以说是刀枪不入了。
当然,这样一来甲重必然大增,不过由于犀甲本身很轻,而内衬的钢片只起辅助作用,自然也不需要太厚,所以总重量也就七八十斤(战国时期的一斤约等于后世的半斤,以后不再赘述。)不到,比唐代的明光铠与宋代的步人甲都轻得多,别说步兵,骑兵穿着也没有大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