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咨 询(1/2)
除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白圭同时还是大禹之后、李冰之前这一千多年中华夏最杰出的水利专家,并曾出任过魏国的相邦,这种在多方面都达到天下第一人水准的牛人纵然不能称为圣人也相去不远了。春秋战国之所以被认为是华夏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不光是因为有三个半“圣人”,也由于其间涌现出了不下二十位堪称是“亚圣”的伟人,以及数百名在任何其他时代都足以封侯拜相的一流人才
聂华穿越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超一流人物,即使现在还只是个少年,他也还是忍不住多看了白圭几眼。眼前这个少年虽然年轻,却已经有股“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气质,令人看上去就不觉心生好感,这对商人来说无疑是很有好处的。在服饰方面,白圭虽然穿得还不错,但却一点也不奢华,给人一种清新爽利的感觉,聂华也更加确信他就是历史上那个白圭。
不过聂华并没有鲁莽地询问对方那个“圭”是否就是白圭的圭,因为先秦时期的通假字十分普遍,再加上各国字体也有差异,所以基本上只要读音相同,甚至只是相近,就可能是同一个字。这在人名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历史上不少先秦名人在史料记载中都有多个姓名就是这个原因。所以聂华问了也没什么意义,反倒容易令对方反感
聂华不愿出售马鞍和马镫令白圭有些失望,不过见到那厚厚一叠纸张,他又不禁眼前一亮。出身于商贾之家的白圭一眼就看出了纸中蕴含的巨大商机,立刻越过掌柜向聂华直接问价。聂华之所以今天屡屡受挫,主要是因为他孩童的外表令那些商铺的老板都没当真,但白圭却是一个天生就十分理性(注1)的人,他从来都不会只看外表,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商品。刚才不过区区几句对话,白圭就看出聂华这个小孩子具有出售的决定权,自然直接与他商谈了。
“十两黄金,如何?另外如果可以的话,本店希望能以三十两金子买下它的制作方法。”,白圭虽然看好纸的销路,但白家并不是那种富可敌国的豪商巨贾,也不敢太过冒险。至于造纸的方法,这个年代又没有专利保护法,聂华大可以卖出后再卖给第二个商家,白家愿出三十两金子其实已经很高了。
聂华稍想了一下坦然道,“二十两,卖马鞍与马镫的制作方法和这些纸,造纸方法还在改进,很快就会有质量更好的,如果公子你不怕纸生产出来却没人买,只需要出十两金子就可以买下。”
“这样啊,那造纸方法就算了,照您说的成交吧。”,白圭沉吟了片刻便决定下来,而聂华的实话实说,也令其更添好感。
“终于见到真金了”,聂华心情微微有点激动地接过了一叠金叶子,暗赞白圭上道。如果白圭给一锭黄金,他倒是方便了,但聂家并不是豪富之家,花钱次数多而量小,到时候别人根本找不开,还容易因露财而招致麻烦,而金叶子携带、分割都要方便得多,对聂家来说更加合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