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帝师传奇 > 第十二章 枝上柳绵吹又少(上)

第十二章 枝上柳绵吹又少(上)(2/2)

目录
好书推荐: 魔兽多塔之异世风云 巨能 古武通神 五月人杰 兽修时代 战神录 龙语兽修 重生之改造命运 网游之魔临天下 啸傲风云

红日青松衬托出中间的鹤舞呈祥四周缀着连绵不断地福寿彩云——就图案而言并无更多稀罕之处但锦屏上“安康福寿”四字下鲜红丝线织出“肃秋主人”地一方印鉴却让这幅品质在织品中或只有中上的云锦瞬间身价连城。因为大周朝臣士人皆知幼时居于擎云宫秋肃殿“肃秋主人”正是天嘉帝最常用之号。而这幅锦屏也正是为祝贺致仕的老尚书宗熙八十大寿天嘉帝特旨御赐下的屏风。

为致仕已有十余年老臣的寿诞不仅下赐了惯例的赏物更御笔亲绘图形以祝寿——即使世代书香、诗礼官宦的大家这样庄严隆重的贺礼、这样明示恩宠的殊荣……纵未必绝后也是真正地空前了。从前天夜里睿亲王世子风清穆奉了圣旨亲送御赐寿礼到随都宗府两天来宗府里从最高一级的管事到最低一级的奴仆婢女上上下下就没有一个不想尽了办法要到宗熙日常起居的日知斋仔细地看一看锦屏开一番眼界。

只是望着这座锦屏这令阖府惊喜兴奋、外人眼热妒羡的御赐宗黻心里总是有一点不一样地滋味。

随都宗氏从宓洛时代至今四百年地名门望族出过的殿生状元、宰相一品也不下十名;不论本家分支代代有博得功名入仕为官者多到宗氏一族地祠堂里牌位都摆不下。记录下一方政绩、百姓官绅赠送的匾额同历代皇家的赏赐一齐供奉在家庙几百年来也是积攒到难以数清。虽然风氏建立北洛后仅就朝堂上的权势力量宗氏或许还不能同“赫赫君家”相比但北洛士人一旦提起随都宗氏无不会同样心生尊崇敬畏同时更对其数百年流传的家教诗文感叹想往。只不过出于延命保身、守护家族的目地宗氏一族虽英贤辈出人才济济北洛的两百年时间始终但求保守住家族固有实力而不做更多权势上的争取。因而尽管宗氏是随都乃至陈郡地方上最古老、最有文名、最不可忽视的望族北洛时代族人任官品阶最高者。却是景文、胤轩两朝三次出任郡守的宗鸣——就血脉而言不仅在本家之外就连小宗之内。也几乎被人遗忘的一支。

三十出头的年纪而被委任以封疆大吏的郡守对于二十余岁便身居宰辅、把握朝廷一切军政大权地君雾臣来说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值得惊讶和怀疑的事情。看重才识和实际治政能力的君雾臣更不会特意顾及自己地任职用官会给某些地方世家的内部带来怎样的影响甚至颠覆。宗鸣在仕途上罕见的顺畅通达令其一支在族中光彩大增而他的独子宗熙不但自幼便是声名远播的“神童”。之后又高中殿生榜眼。随着胤轩新政的推行在朝堂慢慢站稳脚跟接下来就是整整二十五年掌权户部——从北洛到大周不仅仅六部尚书之一、上朝廷卿要地位置尊荣显赫为天下理财地职司多年不易更说明了君王自始至终的信任和倚重。虽然本家同辈之中也有宗墉两度出任过陈郡郡守但其于第二任上不慎染病故去后大宗之内再无他人不凭借恩荫而在仕途上有所晋升。而宗熙的长子宗柬之、长孙宗却在天嘉帝庆元、元和年间先后得中殿生进而走进承安朝堂——从宗鸣开始一家连续四代为官。肩负国家重任却都是最严格的大比殿生出身无论出自哪个豪门世族这都已经称得上是一个奇迹。然而此刻就连宗熙排行第二的曾孙。今年才满十三岁的宗颁。也因为县、州官学两次半年考核中的优异成绩提前取得了参加崇宁三十六年承安会试大比的试帖……数十年来人们提起随都宗氏、陈郡宗氏。景仰慕羡之情让所有宗氏族人与有荣焉;但人们提到随都宗氏时必定以宗熙为族中之以宗熙一支为族中之正这样的事实却又让虽说源出一脉但到底并非同支地族人或有无奈。而对于如自己这般真正的大宗嫡系则更是难免也难耐的尴尬了。

而这样的尴尬在最高君王恩荣降临的时刻就更变作最生硬地荆棘让人只觉芒刺在背、异常难安——回头望一眼落在身后已颇有一段距离地日知斋宗黻终于深深叹一口气。然而叹气声音未落耳边就响起疑问:“黻儿为何长叹?”

闻言急忙转身向来人一个行礼:“父亲。”

微微颔示意免礼宗省之随即与儿子一同走向内院。“方才是从日知斋来?礼品老太爷都过目了?可有什么特别喜欢或者特别什么话说的?”

“回父亲地话那些寿礼叔祖大致都看过了。除了那座御赐的屏风还有一些书画其他的都让入到库里还叫以后也别都一一地送过去。”见宗省之步伐一顿随即回过头来宗黻也止住了脚步双手垂在身前“老太爷不喜欢大富大贵的热闹这也是一贯的脾气了想来应该不会是对操办的有所不满。”

“黻儿这话说得甚是……都是为父事忙一时竟忘记老太爷为人喜好了。”宗省之说着笑一笑注目儿子的眼光透露一点带欣慰的柔和“这几天府内亏得有你照应料理各种杂事在老太爷身前身后地顾全周到——省了我不少心也真是辛苦了。”

宗黻急忙欠身:“为父亲分忧是儿子的本分父亲这样夸奖倒是让儿子惶恐了。”顿一顿见宗省之笑着点点头这才又开口说道“父亲刚才在日知斋叔祖让请您过去一同用午饭顺便也说说话。”

宗省之闻言颔:“是我知道了。”微顿一顿嘴角扬起一点笑容“老太爷让过去一起用饭说话……唉这又是我的不是。每天只顾着外面应酬地瞎忙却忘记了家里这头最重要的——柬之、儿都在西京那边任上醴江是五月间河水最满六月又逢着淇陟官学的年考不管有没有皇上的旨意这父子两个都回转不来。儿子、孙子不在跟前这种时候老太爷应该是最需有人陪着一起说笑开心地才好。”说着向儿子挥一挥手“好了。我便过去——从现在起你来料理外面的事情除非是必须长辈出面的一切自己拿主意就好。不需要都来问我。”

“是的父亲儿子明白了。”

抬起身来望着父亲兴冲冲而去的脚步宗黻心中忍不住又是一声叹息:虽然一荣一衰对比明显但攀附……如何就必要表现得这般迫急?八十大寿的喜日儿子、孙子却俱不在身边作侄子代为陪伴尽孝也是世间常理。不过一切尽到心意便好。又何须过度的殷勤?这样急忙忙凑到跟前虽然身为人子不敢说一句“谄媚”哪里有大宗嫡系、一族之主的气度风骨?只怕日知斋那个见识通透、老而弥坚地睿智老人只会对这种刻意的亲近卖好由衷地反感……

也许就是父亲这样的性格才保不住由祖父宗墉恩荫地知州让子孙平白地少了一条晋身捷径——脑子里突然冒出这么一条宗黻自己不由也吓了一跳。对这件事自己平素的看法都是对叔祖宗熙的埋怨。以为他只扶助自己一脉的子孙上位丝毫不顾及同姓同源的旁支;就连当初父亲在知州任上办错了差事适值三司主持官员大考书信恳求京中时任户部尚书的他给予帮助也只给予“职责所在。不能则止”冷冰冰八个字的回答……对于宗熙地答复家中族中自然多有不平。但父亲到底是听从了其言尽管在心中疙瘩始终不解。然而此刻想来。因为在三司调查介入之前便主动认罪并且引咎辞官地举动天嘉帝没有更多追究失职的罪过反而好生安抚随后又以节庆恩赏的名义赐下数倾良田作为无职失俸后生活上的补助——虽然对于宗氏这样累世经营的大家世族几百亩土地原不在眼里可是细思其中透露出君王的态度却分明别有深意:宗氏一族在随州根深底固影响从租田耕作的佃户百姓一直到地方的名流缙绅乃至于州郡的主官;而以历来地文名在士林中也有不小的影响。不过多年小心加出仕的谨慎宗氏的族人并无多少在朝廷身居高位;而后来成为一方封疆大吏的宗鸣就血缘上也非一族地大宗本家能够倚仗家族、或是赀利家族地地方就小得多。但本家出身的宗墉在宗鸣之后接任了陈郡郡守同时朝廷上又有户部主事地宗熙局势就生了微妙的改变——陈郡号称“米棉之仓”是北洛乃至大周最重要的粮食与丝绵布匹出产地朝廷如何肯对这一块地方轻易放下了注意的眼光?只是祖父宗墉为人谨慎处事又勤勉朝廷这才不曾有其他动作。而到了自己的父亲宗省之在治政能力上不及其父又较之多存了一份钻营投靠之心任职日短或许还做不出什么事情但若给予足够的时间……头脑中飞串联起来那些或曾怀疑或曾思虑或者只是偶然瞥过并不真正留心过的事实宗黻不觉猛地倒抽一口冷气。而随即联想起日知斋正堂上那些寿礼还有礼单上送礼者的姓名身份宗黻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就算是天嘉帝厚待老臣赐予宗熙八十大寿无上的殊荣但这样的宠命优渥是仅限于一人的——与子孙无关与家人无关与旁系的族人更没有任何关联。如果有人要借着这份恩宠趁机作一些串联之举、逾越之事那后果绝对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严重……

或许对于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父亲而言权势的名利场魅力要远比自己想象的大得多。

忧心地望一眼日知斋的方向宗黻正犹豫着是否要回转过去却听到勾通内外宅院的连廊上小厮一串脚步急冲冲赶来同时一迭声嚷道:“黻大爷瑞王爷世子驾到了刚才已经由总管领着到正厅里奉茶……”

转身向跑得气喘吁吁的小厮颔以示安抚宗黻又看一眼身后随即定气沉声:“我这就过去。你到书房那边请颁哥儿立刻过来——记着一定先换了可以外出的衣服!”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