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春已尽,了断荼蘼(中)(2/2)
苏清心中顿时一跳:长史负责王府
虽然风司冥从不排斥自己旁听他与臣属幕僚的商讨国议政但是自己从来没有真正越过那道“职位权责”地界限。风司冥也从来没有让自己真正参与到政事的决策中去。但是这一次……努力抑制声音却依然有些微微的颤抖:“王爷您是问我应该如何革除军中弊政?”
“你掌管过京师附近最大地两处皇庄运算经营深知钱粮取用之道。这件事情不了解银钱关键地人是提不出任何真正有用的提议和解决之道的。”风司冥负着双手微微侧头凝视地图看也不看苏清一眼地说道。
听出风司冥不容圆转回避地坚定语气苏清深吸一口气紧握双拳。这才一字一句答道:“苏清以为。军政之弊。在于朝廷只重养兵而不知养将。”
风司冥顿时皱眉:“校尉以上军阶地将领俸禄已经与七品文官相同——文臣以此养家尚有富余军中还有各种津贴朝廷怎么就不养将了?”
“王爷苏清所言‘养将’并非‘蓄养兵卒’之‘养’而是‘培养’之‘养’。”见风司冥闻言豁然回过身来面对自己苏清继续道。“王爷乃当世名将自幼便入军中多年行伍难道不知军中吃空额、赚抚恤地事情都生在哪些将属部队?并非如王爷手下冥王军这般常战常胜部队而是那些州府郡县守卫与预备军队。这些部队军士仅在倾国全力地战事中才可能往战场而他们的将领多半一生都没有机会真正面对战场厮杀。无军功则无嘉奖饷俸、抚恤都少而自胤轩十三年三国交兵朝廷又大量征收新兵补充预备役却让这些将领如何养活他们的士兵?”
“那你还说朝廷知道养兵?”风司冥语声严厉。一双夜一般的眸子紧紧盯住苏清。
“朝廷的养兵制度。是为了那些保家卫国、不惜流血牺牲的忠勇兵士所立。训练善战军人、重赏忠义志士、抚恤军属家人、鼓励为国从军这些都是确实有效的举措。但是兵卒地军功与将领密不可分。若将领庸庸碌碌兵士再优秀也很难建立功业。朝廷不去训练培养出一批无论平日身当何职、一旦身当战场便能杀敌建功的将领怎么让他们手下的士兵蒙受荫蔽切实感受朝廷的养兵之利?这不是不知‘养将’又是什么?”
将领的军事才华除去天生更多是在残酷的军争中用鲜血拼杀而来就算朝廷特意为将领讲解兵书韬略真实战场上也未必见效反而多有“纸上谈兵”导致大败的实例——听到苏清一番言语风司冥失望好笑之余方要反驳突然头脑中火花一闪:“苏清你的意思是……兵将分离?!”
士兵地军功与嘉奖、饷俸、抚恤紧密相关而能否建立军功取决于军队在战场上地表现战场上的指挥领导核心在于一军主帅;无能的将领无法养活不断征召扩充地军士所以有吃空额、骗抚恤种种不法行为出现——苏清的逻辑虽然简单到错误但却提醒了自己一切弊政的关键:主事的将领与手下兵丁稳定到近乎固定的对应关系!
军制与朝堂不同朝廷官员就算不因政绩也可因资历逐步升迁北洛军中“无军功不得升阶”的规则决定了统领国家军队的高阶将领的绝对才能却忽略了鲜少参与国战的地方军队将领的人事变更。因为隶属职司关系长年固定不变所以才有机会从中大肆手脚动作让空额代代沿袭后续将领无可转变局势而随波逐流乃至成为补不齐更消不了的天大漏洞。如若斩断兵将之间这条过于紧密的银钱联系则军中弊政顷刻消去大半可行前提——
这个苏清当真不负了自己倚重信任!
风司冥心中一喜正要开口却猛然顿住:想到这一条“兵将分离”绝非艰难不可能之事以北洛历代护国大将军以及军中上将、更有当年赫赫君家家主君清遥之才之能他们如何便未想过以此清除弊政根源?心念电转头脑中瞬时排出此举不利之处以及一旦施行可能遭致的种种阻力风司冥皱紧眉头脸上表情异常凝重。
在屋中踱了几个来回风司冥猛然顿住脚步随即快步回到桌前坐下取过纸笔行文如飞。
一片寂静中苏清与安静知趣的小狐狸对视一眼随后低垂了眉眼静静凝视自己足尖。
——皇帝陛下这就是你的九皇子殿下纵然身遭贬斥也恪守职责为国谋政;手中握着兄弟的把柄却绝不急急难为争夺地位权力只因“轻重缓急公私利害”八个字在他心中字字分明。
皇帝陛下这一番试探考验的结果绝对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