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风流逐鹿记 > 第十三章 明争暗斗(上)

第十三章 明争暗斗(上)(2/2)

目录
好书推荐: 星辰变 星河战队 我是风流大法宝 灵能奇探 绝品女仆 败家子 诛仙 神婚物语 玩赏天下 魔装

“去去去死奴才你知道什么明天的奏章说不定比今天晚上的还要多呢!”崇祯皇帝奋笔疾书道。

“是是奴才告退。”王承恩掩上门叹了口气退下去了。

……

《策划东江事宜疏》和反《策划东江事宜疏》没有得到皇帝的认可和反对之后袁书生和张善羽算是彻底干上了蒙古和后金则在一旁为二人呐喊助威顺便着挑拨离间唯恐天下不乱不过关宁军和东江军算是彻底耗上了。

袁崇焕先下手为强海禁不算紧接着又监管、该道、转更定。

具体的措施就是:

第一监理东江粮饷。袁崇焕疏朝廷派出文官监理皮岛粮饷想借朝廷之手节制张善羽结果没人敢派大家都在一旁看热闹谁愿意上场表演?何况张善羽也不是好惹的一起魏忠贤嚣张一时自封到九千九百九十九岁差一岁就称万岁时都不敢往东江派太监或者文官监理更何况现在呢?

第二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袁书生秘密着急狗头军师程本直和余大成三个臭皮匠想了整整三个晚上最后总算想出了一个像样的法子那就是改变朝鲜贡道原来的朝鲜贡道由登州到北京基本上三分之二的路程是在张善羽的势力范围之内现在改为不经过登州由宁远直接道北京结果弄得朝鲜使臣常常抱怨说路太长了太难走了不说还时常有后金军队骚扰常常是杨志送生辰纲送到最后一场空。

第三海禁。袁书生的海禁遭到了登州、莱州官员的强烈反对小皇帝案前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奏章都是弹劾海禁一事情的原因是登莱一地官员与张善羽做生意尝到了甜头大家五五分成利益与共结果被袁书生横插一手弄得怨言不止袁书生凭着厚的脸皮和糊弄皇帝的高本事勉强顶住了登莱一地官员无休止的弹劾。

第四宁远转军需。凡是运往东江的粮草辎重不再由登莱一地运往东江这一举又让登莱一地的官员少了二成的红包于是遭到了登莱一地官员的痛骂山东府尹王甚至将请来道士记下袁书生的生辰八字天天诅咒日日唾骂说这样不出一年袁书生一定会完蛋后来崇祯三年袁书生果然应罪入狱山东府尹自以为得意派人向东江张善羽说袁书生是自己下咒语咒死的弄得张善羽哭笑不得挥挥手将之送走了。

第五更定东江营制。这一点是袁书生一个人突奇想想出来的当时袁书生的两大狗头军师程本直和余大成都被派往出使蒙古和后金袁书生自己坐在屋子里面神经奋笔疾书说张善羽的东家军编制如何如何不合理如何如何混乱要求皇帝立刻下诏改变张善羽东江军的编制张善羽的东江军编制是严格按照万历年间平辽大将李成梁的军队编制来的也就是著名的卫所制度一个卫的驻军大体是五千人上下一个所的驻军大体是一千人左右下面还有百户一百人上下在下面还有总旗五十人上下在下面的是小旗十人左右。部队的长官分别是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百户长、总旗和小旗长不过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算高级将领守备、备守御、百户长、总旗和小旗长则是低级将领如此编制井然有条层次分明、互相联系、相得益彰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蒙古土蛮部落大举入侵辽东大家李成梁依靠卫所编制曾以三千勇士大破十万土蛮铁骑创下了辉煌战绩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袁书生指鼻子抓脸的大骂东江张善羽的卫所制度让关宁军内的军官都觉得袁书生确实只会说大话纸上谈兵两大狗头军师也觉得汗颜皇帝都觉得丢脸竟然派了个傻逼去守辽东岂不是鼓励皇太极入关么?曾有想法把袁书生撤回来结果架不住袁书生钱多时不时的以死人名义向朝廷捐献军饷再就是向皇帝左右的亲信送钱贿赂结果崇祯皇帝经不住曹化淳、王承恩等几个太监始终在耳边说还是留下了袁书生的官。

第六袁书生的五招招招无用徒增笑料东江不费吹灰之力而袁书生已经疲惫不堪气喘吁吁最后袁书生实在没有办法便又生出一条毒计想邀请张善羽来双岛谈判借机下毒手除掉永绝后患。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