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为难事(2/2)
九八年的洪水,曾思涛是记忆犹新。作为上游的四河省,由于几十年来森林砍伐过度,森林覆盖面积太低。导致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数以亿吨计的土砂顺着长江顺流而下。由于年复一年的土砂淤积,长江中下游的河床从多年前开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为又一条“悬河。”所以到时候不但没机会要到钱,还会成为罪魁祸,被学者专家口诛笔伐,批判得体无完肤,最后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出钱进行退耕还林。而大洪水是从南方折腾到北方。全国二十九个省市受灾,这受灾面积和损失实在实是大了,等抗完洪,中央财政资金肯定是要用到灾区重建,再去找上面要钱也更没有机会了。
周子华看着曾思涛,看得曾思涛心里有些毛:“那可不是小数字。找财政部借钱。省里财政还要出钱。这省里财政花了,哪有资金还财政部,到时候可是要数真金白银给财政部的。四河也是在展的,财政收入肯定是一年比一年好的,这部分其实也不多,像公路可以逐步收费还贷,只是周转一下。财政资金的调配上再科学一点就行了
“哦,宝峰省长也还是一直惦记着这个,觉得机会难得,但是又怕还不上财政部的钱,到时候麻烦就大了。”
曾思涛却是知道葛宝峰和财政部的姜部长不怎么对付,姜部长曾经公开批评四河是上缴中央财政的税收等拖拖拉拉。找财政部要钱是比谁都积极,并且只要涉及到还钱的,都是拖了又拖,典型的债多不愁的角色。属于老赖一类,信誉不好。四河的很多项目都卡在财政部那里。要想过财政部那一关确实得想办法。
至于想什么办法就不用他操心了,随周眼下的局面,这段时间省里也不会让他去协助跑项目的,他只是提建议,至于领导用不用他的建议。那是领导们的事情了。
曾思涛点点头:“要资金的人多,僧多粥少,难度确实也不小
周子华也觉得难度不他和葛宝峰两个人虽然有些小矛盾,但是存大原则上还是一致的,在很多工作上互相都还是支持的,只是要钱这事比较麻烦,他最多就是敲敲边鼓,更要要操心的是葛宝峰。
周子华要操心的是干部问题,这也很让他挠头,新任总理下定决心要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在人代会上已经获得通过,中央政府机构中不裁减的有十五全部、委。新组建的有四全部、委。更名的有三全部、委。改革后组成部门由原有的四十个减少到二十九个。人员要精简百分之四十七,这么大的裁减力度,这里面部级副部级的不说,厅级处级那是一大把一大把的,有人曾戏称部委是:厅级干部一走廊,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机构确实比较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很严重。拆庙赶和尚,但是这些和尚总要有个去处。分流方案正式出台后,临退休的退休,除了一些分流到京城的企事业单位外,大多数年轻人由上面特批去读研究生,给几年的时间缓冲一下,有门路希望到下面省市的,这样的事情上面当然是欢迎。只要你有能力自己联系到单位,原单位一律放行,所以也有不少副厅正处的纷纷到省市部门任职。周子华在京城部委工作过不少时间。在京城的故交下属的也有不少求上门来。有人竟然在他痛哭流涕,弄得他也很有些头疼,既然上面前那么大的力度,下面省市以及还有县市一级迟早也是要动的,省直机关的这些人一个个也是心里直打鼓,都希望到下面地市你。再精简也精简不到书记副书记。市长副市长头上,随周虽然偏远一点。但走了解到随周空出来的位置不少,愿意去的人一大把。所以找上他门来的人就更多,其他省里的领导那里也同样如此,一时间随周倒成了个香饽饽了。
所以随周的人事安排有些让他头疼。
凌旯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