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大鱼太多也是一件烦恼事(1/2)
心纪委和公安没放他回来。估计是再也回不来了。化二:荡在将来争取刘希能有一个较好的结果,至于现在他得全力保住还没有进去的刘真了。刘真再进去,他这个家就彻底的完蛋了。
刘子奇在紧张的安排着刘真的事情。刘子奇却是不知道他的好儿子为了保命,不但供述了于林山和赌场的事情,还供述了于林山可能收受他姐姐刘真的钱物,这样专案组顺藤摸瓜,一下子就让刘希把知道的一些关于刘真的事情给供了出来,还把刘子奇也给供了出来。
曾思涛也好,刘明哉也好,也是觉得事情有些棘手,不是案件的侦破有难题,而是案件就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涉及到的官员越来越多。据刘希供述,刘子奇自己从来不收钱物,但是在刘真赚钱的问题上,多次给有关部门打招呼。
刘真一毕业就被时任随周市五金站总经理的杨明万“抢”了去。不到一年就安排其担任了公司家电部的主任。两年后又被任命为公司副经理。是刘真有特别才能吗?不,杨明万就常向人炫耀将刘真要到公司是他的“得意之作因为刘真本人就是一笔无价的无形资产啊。刘真既然是市委书记的女儿。就有她不一般的“能力“事实证明。她很快就给公司创造了数百万元的收入。
九十年代中期,共和国的走私相当猖檄。走私从沿海已经扩散到内地,连随周这样偏远的地方都不例外,一粤东公司的老板刘琼与杨明万合谋走私二十辆小轿车,五金公司本来没有汽车销售的业务,杨明万就以多种经营的名头,搞了个汽车销售分公司。实际上也就是卖点货车,主要就是经营些零配件,有这样的机会,杨明万就授意公司经办人采取伪造易货贸易合同、更改产地、化整为零等欺骗手段,将二十辆小轿车走私到随周,由五金站联系随周一汽车修理厂装成整车。这批车偷逃关税、增值税等合计四百余万元。为了使车子尽快销出去,杨明万向刘真交待:“你帮这位粤东老板办一办手续。把车牌上好,把车子卖出去,往后我们求她的地方多着呢刘真想:到公司一年多还没有什么贡献。这次可要大显身手了。刘真利用市委书记女儿的特殊身份。在有人点拨之下,刘真打了个买卖旧车的报告,凭此报告及市里有关领导的批条,她找到了工商局、公安局车管所等单位,所到之处一路绿灯。在别人看来是天大难事的走私车辆入户上牌,刘真却轻松搞掂。五金站赚了近七十万元。粤东老板的钱包鼓了起来。
刘真略施拳脚。知道自己的“厉害”后,知道自己确实有很好的”条件。”与其给公司赚钱。不如自己赚钱。于是她就决定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有钱自己赚。她找人借了一张他人的身份证,通过各种关系,很快把属于她个人的随周市万兴贸易有限公司办下来了。有了自己的公司,刘真做上了一“本”万利的生意。
因为她的“本”就是她当市委书记的爸爸。
刘真得知公安部要求各地推广防伪印章。于是通过刘知炳要揽下这笔生意。在刘希的交待里透露说。这笔生意是。刘子奇跟于林山的一个电话谈妥的签下这笔生意的是一个,叫万兴贸易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刘真坦陈。实际上只有我一个人。”一个人的公司显然无法承担防伪印章制作,接着刘真又用万兴贸易有限公司的名义与随周市大理石工艺厂签下了协议。不过。即使拿到最关键的条件。制作防伪印章,也需要经过公安、工商与交通等部门。在与这些部门负责人“叔叔。打交道时。刘真同样显现了她聪明的一面。很显然,直接送钱给这些“叔叔”未必是最妥当的办法。刘真请三个局长每人出五千元钱。入股。”结果刘真赚了一百余万多万元。三个“入股”的局长每人都分到了一笔钱。
曾思涛从这些东西看得出来,刘真是深知官场三味,刘真使用父亲官系网中的人物很熟练。也就是同年又接下另一单生意是摩托车的防盗车牌。仍旧是刘知炳与于丁的一个电话谈妥了这笔生意,但这次刘真联络最主要的人物是时任柳州交警支队政委的肖林江。这笔生意后来刘真赚了万万元,据刘希估计,应该也给了肖林江大笔的好处。
同时,于林山根据刘希的供述分析,刘真有一般人所传说的蛮横,但在生意往来上,却并不“霸道吃独食”生意上有关联的人员,她都能注意到彼此利益共享。按照余家山这样的分析判断,与刘真或多或少都有关系的人物。不会少,级别也不会太低。
曾思涛听余家山讲,刘希对于自己归案后所作的供述,刘希过后感到很后悔,他曾哭着哀叹:“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傻瓜,哪有儿子供出自己的父亲和姐姐的,我不孝啊!我不是个东西啊
曾思涛对刘希的懊悔没有心情评论,不管怎么说,刘希也好。刘真也好,即使再克制的人都会认为在使用他们父亲的官系网时太过度。刘子奇实在太纵容了。曾思涛和刘明哉对案情的突破十分复杂,因为仅仅是从案件涉及的人物的级别和人数,已经过了吴嘉当年君怀生在吴嘉当市长的时候出问题的规模了。这还只是初步,仅仅是初步,这让曾思涛都感到头痛,要是在进一步追查,很难说不再牵扯出一些级别比较高的干部,这些关系组成了一张网。大家都在网里一荣俱荣。网不破大家都好,网一破一个也跑不掉。曾思涛都不清楚,随周这个盖子揭开,窟窿到底会有多大,问题简直是触目惊醒。曾思涛也好。刘明哉也好,随周的问题远远出了他们的估计。两个人都有种难言的味道在里面。特别是曾思涛,他不想出名,曾思涛不想当什么政治明星在媒体上频频露面可是,随周盖子这么一揭,即便是通过关系打招呼。但是随周想不出名都难,他肯定也会跟着出名。并且虽然刘子奇的提拔任用和周子华没有任何关系。原来的老省委书记蓝书记肯定是难逃其咎。但走到随周捅出这么大的动静,省委会不会对他有什么看法。曾思涛心里其实也没有底,刘明哉心里也没有底。
案件到了这个程度,查肯定是要继续查下去的,但是如何查。这个。原则还必须要省里给一个明确的指示。
省委书记周子华的指示很明确:一查到底!
虽然周子华明确指示要一查到底,但是曾思涛还是被周子华召到省里汇报情况,曾思涛心里多少有些不自在。
曾思涛一路上都在想周子华可能要问的问题,但是思绪还是不由自主的思考着随周出现的这么大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这实际上是暴露了干部任命上和干部监管上的问题。下面的人都是报喜不报忧,每个地方都是歌舞升平,人民安居乐业,即使是落后的地方不是去的“巨大进步“就是”高歌猛进仅仅只是从文件到文件。从批示到批示,从材料到材料,从会议到会议,又怎么能清楚干部们究竟在做什么。又真正做了些什么。做成了些什么?群众满意不满意,老百姓答应不答应。你又如何能真正清楚,真正通晓?
每年干部状况的调研材料多如牛毛,每个。干部的情况报告都写得天花乱坠。只要是不被查处,不生问题,所有呈报上来的干部材料几乎全都完美无瑕,冰清玉洁,即使有缺点,也完全可以让人理解,可以让人原谅。属于微不足道,太仓一粟的瑕疵。几乎一个个都是闪闪光的金子。一个个都是怀谨握瑜的楷模,一个个都是十全十美的被提拔对象。除了那些被查处出来的干部、暴露出问题的干部,其余的就全都是清一色的优秀干部,就像刘子奇在之前。市里不是没有人向省里举报过,在省里的印象都是都是“兢兢业业两袖清风。埋头苦干。老黄牛”结果怎么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