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异峰突起(1/2)
口思涛让杨锦学临时主持财政局的工作不过是缓兵之计巧一对公安局的人事调整留下一个伏笔而已。曾思涛让杨锦学暂时主持工作作为过渡,双方都能接受,杨锦学是老黄牛,工作还是很勤勉,已经快到点了,不大愿意参与争斗,曾思涛也不担心他懈怠,他只要把财政局的工作按部就班的开展就好,至于杨锦学退居二线的事情,曾思涛自然也会好好安排。
财政局局长的正式人选,曾思涛还是想等等再说,至于最终支持谁,那等看看柳钢模的态度了,财政局长这个位置虽然在市里的行局当中是一个其较重要的部门,但是对曾思涛来说,财政局现实的重要性有限,大局观,曾思涛现在是要通盘考虑,他要掌握市里的话语权,落脚点不在财政局上。在财政局的任命问题上,他最终向柳钢模做出一些让步也未尝不可,那样让柳钢模和刘子奇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只要有利于扳倒刘子奇的事情,曾思涛都要充分的加以利用。
有句话讲官大官台上台下,未必是最紧要的,最关键地是必须能一锤定音,否则拉皮推谭,尽是扯淡,他完全的掌握了市里的话语权,管他谁当财政局局长也不敢不听他的招呼。
给省里一个交代之后,财政局的事情应该就这样暂时告一段落了,虽然联合调查组也在进步一步调查,曾思涛也知道这个不过是走走形式而已。
曾思涛就把心思转到对基层党政组织和基层干部的建设上来了,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那高楼也就只是空中楼阁了,所以曾思涛对这个也还是非常重视的,市委党校新一期干部培班即将开业,虽然这培班的级别不高,专门找组织部长兼党校校长周天翔谈此事。
“夭翔部长,党校的事情这回你要亲自抓一抓,我看要把市里的一些年轻干部好好培刮一下,除了政治理论,这次党代会的精神也要让他们吃透,省里的党代会宣讲团也回来,让他们认真听一听,讨论学习,不妨再省里也请一请这方面的转接学者,还要花时间把党代会的精神吃透一些。经济上的一些事情也要如此,培的人数多一点,面广一点,时间长一点,关键是要他们真正能学到东西,拓宽眼界,改变思路,说白了。就是一定要把他们的脑好好洗洗,这些人将来才是随周的基础、骨干,这人选的事情你一定要好好把关,认真筛选,不过,也有句古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在大原则和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没有问题,对一些有些某方面有些不足的,但是特长很突出的也不能就舍弃了,呵呵,天翔部长是老伯乐了,这件事情,你办起来我也就不再操心了。”
周天翔焉有不懂之理?曾思涛这是给他放权,而是要在经济上有所长的人作为侧重点,虽然人选的决定不可能是他完全能决定的。但是主要的这些人是他决定的。周天翔见曾思涛如此,心里还是有些欣喜。
“我一定按照书记的指示不折不扣的执行,呵呵,书记到时候有空也希望能亲自给他们讲讲话。”
曾思涛点点头:“这个事情关系到随周未来的展,有空我一定会去的,随周需要有活力,有活力关键还是在人,这个活力不在人的年纪,而在于人的思想,年少而守甩的人也到有人在,年长而有为也不在少数。因而很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都已经是七十多岁还能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所以有时候年老年少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思想的问题,就像市委的很多领导一样,都还是懂得展才是硬道理。
天翔部长我看在这方面也是走在前列的
周天翔今年才五十四不到,如果机缘不错,还有机会做到副书记的位置上,然后能在政协之类的混个政协主席之类的退休,虽然有难度,但是也不是没有一点希望,也还是有些心动的。
“天翔部长,听说你孩子身体不大舒服?”
曾思涛谈完正事,问起了周天翔的家里的情况,周天翔又一儿一女,儿子大学刚考上博士,就得了一种怪病,听说是肝胆上的问题,导致全身无力,站立都成困难,周天翔四处求医也不见好转,他也是春节后才听说此事,所以也就问了一下。
“谢谢书记的关心,我家孩子我也已经尽力了,现在是只有听天由命了。”
曾思涛沉吟了一下问道:“都到那些地方去看过医生了?”
“市里省里京城都去过了,所有的医院全都束手无策
周天翔有些低沉的回答着,在随周这样比较偏远的地方,要出一个,博士还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周天狙也一直为他的儿子感到骄傲,曾思涛也很理解他的心情,儿子突然得了这样的怪病,对周天翔的打击可向而知。曾思涛想了一下问道:
“京城时那家医院?有没有会诊?”
周夭翔见曾心仔细的询问也有些诧异,不过还是说道:“在协甜一一看,会诊了也没一个明确的结果,只是说他们也只是试试,治疗了一段时间,也没什么效果,所以也就回来了。”
曾思涛想了好一会才说道:“我在京城还有些关系,水平不会比协和差。算是国际国内的权威专家了。至于费用问题,军队医院,不会太高的。
虽然也不一定有把握,但是只要有一线希望,我看可以再去试试看。”
周天翔就这么一个儿子,当然也是希望尽最大努力救治自己的儿子,见曾思涛这么说,点头表示感谢。曾思涛说道:
“我和我爱人联系一下,联系好了告诉你。你也别太担心,科技越来越达了,说不定吉人自有天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