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 攘外安内(1/2)
“炎族绝对无意与太昊族长为敌姜氏诸部如今与炎族一起重建牛神山下的姜氏城只要太昊不加入姜氏与由族的战斗我族愿意年年到太昊城中献礼!”
炎族长老终于在宗庙内面对我和风林虽然谈不上厚币卑辞但这个态度还是蛮诚恳的。
风林却此没什么兴趣且不说姜由对太昊族来说是一个并肩战斗过的坚定战友便是看在姜由跟太昊一班元老之间的情谊也不可能对炎族有什么好观感加上炎族在一定程度上与太昊还有一点血仇所以风林对炎族长老代表态度很是冷漠。
“姜氏内争本与太昊无关我族也不会轻易介入前日我们已经传书给大夏城主将驻在泾河的战士撤回大夏城这一点也是由族的意思只是炎族若为姜氏之主希望他日不要轻启与太昊的战端就好了另外我太昊族与公孙氏间还有大量物资往来也希望得到姜氏的保护不致损失这没有问题吧?”
风林不失时机地优先保证太昊的利益。
“那是一定!我族已经派遣代表赴公孙氏有熊城中希望公孙族长能够体谅我炎族不得已之举由族与炎族同处一城天长日久势难共处却也只是我姜氏内务不愿与其他部族有所冲突以后函谷到大夏的通路也是姜氏的保护对象。但我族长老让我问太昊族长:以后能否向姜氏继续供应湖盐或海盐?”
炎族长老开始提出他们的要求但据我们从姜氏城中得到的消息他们的盐一时还不致于短缺那这个问题就有点试探性质了。
风林不置可否转过头看着我。
“咳!这个么我族还须商议若以后还向炎族供盐则由函谷关的太昊族人办理请长老先回吧我们会通知姜氏的。”
风极干脆下了逐客令炎族长老无奈地退了出去。
“父亲这个盐我们是供还是不供?”风林稍后向我征求意见。
“以姜由的态度看眼下他是不打算向姜氏供盐姜氏也一时间不会短缺我们还有数月的时间来决定这个问题但起码我会以姜由的意见为主。你说呢?”
“是我明白了。”风林和诸长老商议此事去了。
炎族长老表明态度却带着太昊族不甚明确的答复而去据黎族传过来的消息炎族长老本想与黎族长老会面却被拒于石头城外。
从公孙氏传来的消息看公孙氏目前也得到姜由的明确信息希望他们不要介入与姜氏之间的任何冲突这件事应该交由姜氏内部解决。
现在从牛神山到运城之间已经没有任何阻碍姜氏的内部争斗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姜由看上去很坚决一副与炎族决战的态度可是由族在运城休整了月余也不见姜由有什么动作木驼这阵子基本上都泡在运城相信会给姜由不少支持吧可是他毕竟严格按照宗庙的要求没有带一兵一卒去黎族可不一样他们的5oo骑兵已经抵达运城参与了城防工作。
5月26日苗人也有了动静。
主要的原因却不是为了姜由而是炎族。
炎族在获知太昊、公孙氏都不会直接参与姜氏冲突的消息后立即在姜氏内部大力动员所有与由族可能存在矛盾的部族无一例外地被要求派遣战士到牛神山。
南端的骊山族是原来隶属姜氏的部族之一却以“正在商议加入太昊”为由将炎族长老拒之门外当初被炎族扔出帐篷的大长老在骊山城楼上举着一面墨龙旗乐呵呵地看着炎族长老代表灰溜溜地离去在那里嘲笑不休而旁边则站的是货真价实的太昊战士虽然只是负责锡锭运输的货运骑兵。
炎族在“一战成功”的诱惑下竭力要将对姜由一战的军队规模组织到最大居然打起了苗人的主意一个代表团费时月余辛苦地赶到了苗城一路上以大方城为中心的由族部落都正在组织人马准备赴运城支援姜由只是在大方城的干预下才没有拿这些老头子开刀。
苗人就不一样了。本书转载文学网bsp;当年若不是姜由亲征由人哪里会接受姜氏其他部族的征服?!何况将由族逼得一再南迁的祸正是炎族!
“当年正是姜由把你们赶到这里你们忘了吗?他杀死由族人的时候有没有拿你们当由族人?你们怎么会记不得了?”
被捆入苗人宗庙的炎族长老怎么也没有想到“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这句话在苗人眼里原来是错的!
“哈哈!由、苗之争与炎族何干!我苗人多年来要报的只要炎族之仇!你还敢送上门来!”苗族大长老笑骂道。
结果随行的其他姜氏部族长老只是受伤而返炎族的长老却把命送在了苗城。
随之而来的是苗城组织的1ooo军马浩浩荡荡开向北方待到与大方城外的由族兵马合为一处后经过太昊时已经是近2ooo人的规模。
风林谨守中立原则却给这支北方援军提供了大量的军需物资将一支装备原本极为不堪的军队硬生生装备成了一支太昊军只差让他们举上一面太昊墨龙旗而已。
连风林都在动这些脑筋木驼会做些什么我都可想而知保不过装作不懂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