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 黎族新路(1/2)
测试的距离是从太昊到石头城大约也就2o里左右。这段距离骑马不过大半个小时走路得花大半天牛车的度跟人走路没太大差别但载重就大得多了以前太昊跟石头城之间的物资运输主要就是通过牛车来实现的基本上当天不能来回。
长期的人马牛车碾压平原上已经出现了一条较为清晰的“马路”上面还有不太连续的牛车撤沟毕竟牛车的载重也不可能像后世一样以吨计对路面的损伤不是很大。我们的测试就是沿这条路进行的沿路两边偶尔能看到太昊的成片粟地。
太昊的减税政策让部分有实力的部族不辞辛劳将粟种到了1o里以外。有的甚至已经过了石头城的位置当年我初到太昊时的那场大雨已经多年未遇这几年来收成还是不错的但主要的粟地还是在西边石头城在太昊的东北方向这边的粟地相对要少些。即便如此形成了少量的“农村”那都是城中部族在这里建的农庄。
一路上我们没有太多的心思观赏“田园风光”我一直在计算车还有就是观察车辆的娄全和稳定情况这一带的路面都是在软土上轧出来的小沟小坎难免但在选样一个多雨的李节泥土还比较软客观上起到了一些缓冲的作用马车跑起来居然还不是很颠簸除了出城时下坡加过快那一段以外后面跑起来都比较平稳。
2o里并不很远途中我估算了一下。这车比牛车那是快多了牛要这样跑一趟下来估计第二天下锅的可能性很大当年的姜氏炎族与由族作战时也只敢让牛跑上几公里再多就有困难了度下降会很快。
但马车还是比不上马地度毕竟后面多拖了一辆车所以最终的度应该是远高于牛车却逊于骑马。
抿达石头城时。花的时间大约就1个半小时这已经远远地出了我的预期毕竟这还不是高公路!
石头城外有近2oo米的缓坡刚好让我们能够测试一下马车爬坡的能力。我特意下了马坐到车上去我的体重大致相当于两名普通族人的体重。坡度没有过15度的情况下。马车居然轻易地就爬了上去。这就是说从太昊城到石头城乘客坐太昊马车基本上可以不下车!
途中我们还测试了坡上的刹车办法爬坡时只需要勒住马僵就行了下坡则需要通过杠杆摩檫对车轴进行制动。但总地来说这还是能够满足我对安全可靠行驶的要求。
顺利抵达石头城宣布了这次试车圆满成功我和土鲁小心翼翼地检查了车轮到车身的各个部位还好。除了车轮上的软木震出了裂纹以外其他地方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这个裂纹也不能构成威胁毕竟软木扳是由青铜车轮联接固定的完整铸造的带辐条的青铜车轮在软木扳地保护下没有任何损伤!
石头城的黎族人热情地接待了我和土鲁他们的长老已经参加过了太昊的盛大婚礼知道我返回太昊有些时日了。所以对我的来访并不感到意外倒是石头城的现状让我有些感慨!
当年在姜由的努力下从大草原和周边的丛林中找到的由族各部一度曾经达到近5ooo人的规模。却由于在对待姜氏地认同上出现了问题。兄弟部族间反目成仇最后导致姜由最不愿看到的黎族分裂。
1ooo多黎族人迁往现在的大方城附近或者干脆已经又再次搬迁进了大方城。与相当一部分由族人住在一起。另有2ooo多人随姜由到了牛神山下成为姜氏“不是宗族的宗族”或者“宗族里面的宗族”在那边享有比原来的炎族更高的地位也成为姜由在牛神山的贴身嫡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