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 太昊初航(2/2)
水手们乐得休息训练时还从来没有这么高强度地连续工作过呢!
结果就是一帮子乐呵呵的“老水手”们胡乱地划着桨在大河上喧嚣着前行。
我在船后一直负责掌舵根据大河对岸升起的号烟把握船行的方向不致偏离这时也注意观察了一下船舷的吃水情况水面上地船身还有1米多吃水极浅近5o平米地船舱坐了25个人还显得很宽松让我都有点担心船的稳定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在设计时也已经有所考虑整体上船身还是比较平稳的毕竟宽度达到了五米多应该不至于轻易倾覆但为了稳妥起见以后在轻载运行时还得提醒风舟他们装上一些压舱物对运输安全有好处。这一项得写入“渡船管理条例”里面去!
尽管“老水手”们比较业余的水平大为耽误了正常的船行度但在换回专业水手以后我们的航还是在上午11点左右结束考虑到启航和装载的时间总行程最多只花了两个小时多一点。
毫不夸张地说有了“太昊号”太昊族人终于能够做到“渡大河如履平地”了!
盐码头这边号角鼓声齐鸣在还没有鞭炮胡时代这已经是最能体现喜庆胡表达方式胃“太昊号”上地大鼓在里许外就以欢快的鼓点与岸上应和。
赢坷还好在制造期间就曾经参观过“太昊号”的模型有一定的免疫力赢济和其他少昊长老则瞪目结舌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呆。
汗!——其实这家伙最多就能够装3o吨左右地“安全载重”总有效排水量不过4o吨左右。
相对于之前的“船筏”这东西的确在载重和安全性方面胜过许多但与后世地大型木船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不过在这个时代如此大的船的确也算得上“前”之作。
欢呼声中风舟挥动手里的“小墨龙旗”率全体乘客下了“太昊号”。
水手们则忙着将船系在岸边的木桩上。
盐码头这边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午餐按他们的经验近2o里的水程应该要到下午才能抵达眼下的这一餐是为岸边的少昊长老团准备的却让这批提前抵达的客人赶上了。
从度比较这艘船的度是原来哪怕最快快的“船筏”也要快两倍!
而从载重比较这艘船的载重应该是同面积“船筏”的五倍以上!
盐码头的“码头工人”们趁我们午餐时将准备好的货物——盐袋和铜锭搬上了“太昊号”。
返程时船上没有变的乘客只有我和风舟水手换成了盐码头这边的人而乘客除了少昊的长老代表居然还有两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