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 豆品试制(1/2)
几番比较下来还是想先琢磨点豆制品出来这东西实在太诱人了放在宗庙里已经让我谗了好久。
但豆制品制作的第一步却不是点火烧水除非就这么炖东西吃。
后世的几乎所有豆制品都是从磨碎开始的而我手里竟还没有一副石磨!
用铜来铸好像过份了一点一副完整的“铜磨”制作下来怕不得像铸一口钟一样重?!
算了吧还是想办法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石材用青铜凿子试一下说不定一个全新的行业就会因此而诞生呢。但想起来有点好笑难道“石匠”竟是因为想喝一口豆桨而出现的?
土鲁得到这个任务也挠了一下头他也没有想过用青铜器凿石头的可能性但既然族长有指示那就照办吧。
铜匠坊里转眼间又堆满了石头铜凿也很快有了从1比8到1比3不等的锡铜比各种材料都有。我和土鲁拿一块块石头和青铜凿反复比较最后找到一种偏青白色的石头断面上好像有一些小晶粒的那种在1比5的比例铸出来的青铜凿下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切割效果。
我把图纸交给土鲁让他们凿出粗坯和基本的纹路最后的关键部位还得等我亲自来处理。
同时我让土鲁加工赶制一个“导流槽”用于盛装和引流磨出来的豆浆。
五天后等我得到通知再到铜匠坊时两扇磨盘已经做好。甚至已经在下磨盘上装了木质的磨芯但上磨盘添料的地方还只是一个圆孔整个磨盘比较小巧直径只有25厘米左右两扇磨盘加起来也不过就2o厘米高。
但添料孔的加工方法体现出了石器时代的高水平——竟是磨穿的!看来土鲁已经将弓弦钻孔的方法应用到了极致。这些匠人们对石材的选择和加工应用水平远高于我这个后世的“知识分子”!
我亲自操凿为土鲁和他的徒弟们示范如何将添料孔的下端凿成一个螺旋形出口以便将来添料后能顺利地导向整个扇面。
上磨盘的表面还有一个加装手摇柄的圆坑也是采用磨孔的工艺制作的精美程度让我也叹为观止。
将小小的石磨搬到宗庙装好后第二天我把土鲁叫上在宗庙的仓库外面合作了一把石磨豆浆的生产。
已经泡了一夜的黄豆和水一起一勺一勺地加入添料孔白色的豆浆从石磨的四方缓缓地流出来沿导流的木盘流入陶盆。
土鲁一边摇着木柄。一边难以置信地看着他的劳动成果:这些圆颗粒怎么会变成了羊奶一样的东西?
不过在没有糖的情况下第一碗白豆浆并没有给我带来特别好的感觉。从营养学的角度这东西和后世的豆浆并不差半点但口感却一点竞争力都没有看来仅靠这一点东西不能催生一个物种地推广。
下一个尝试是将干豆子磨成粉即将大豆炒熟炒黄以后再磨成细粉。一次试制之前我从磨制豆浆那里了解到一个重要的经验在磨盘比较小的情况下一次磨制出来的豆颗粒还是比较粗糙的所以磨粉工作是在两次磨制之后才结束的。
这一次得到了让土鲁大为满意的产品——炒豆面!
我和土鲁还在磨制的时候仓库外已经挤满了闻香而来的人头土鲁对黄豆面的味道赞不绝口坚持要将这东西作为他们匠作区的特色食品让徒弟们优先享受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