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 渡过大河(2/2)
有了铁就能造出锯和钉就能制造出高精度的薄板就能造出船。
到那时谁还怕这样的河!
但现在对我来说大船还是yy的产物现实点讲恐怕只能先造几个木筏子了。
这一次我让几名骑兵回太昊城叫木驼带上大批木匠并带着工具赶到大河边。而我们留下来的人则利用手中有限的工具先建立一个简单的“码头”。
数十柄铜斧和石斧同时投入工作在周边的森林里伐下大量木头用马拖到河边。停泊筏子不需要“深水码头”只需要在河边树起一些木桩子就行了。大量伐木是为了在河边建设一个临时基地用的。
七天后上千根圆木堆积在大河岸边而木驼也及时带2oo多匠人赶到。bsp;一个边长近2oo米的小型“寨子”在大河边迅成型两天内作为墙的木桩上都缠上了藤条和横木让寨子内的人有了一点安全感。
到8月底的时候大河的水已经渐见消退我们的寨子面对的河面已经退去了近5oo米距离虽然仍是看不到边但已经可以预见数月后的深冬时这段河面将会变得很窄。
但我却没有耐心等到数月以后了。
三个多月没有得到铜锭也没有对岸的任何消息让我心急如焚。
十来个木筏子已经造好五十名新改造的“水兵”也已经在岸边的木头上练习了三天的划桨动作掌舵的“水兵”也接受了基本的理论培训。
这些天来我现地最大的问题是所有的“水兵”都和我一样——根本就不能下水(汗!)。
所以我得为每一位“水兵”分别进行“水上安全教育”我可不想让骑兵一变成水兵就姓“沉”名“到底”了。
主要的安全措施还和以前一样——将“水兵”们捆在筏子上。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选择比较平稳的河面的原因。
29日早上。第一批五个木筏子放入了大河中2o多名“新扎水兵”战战兢鼓地登了上去我举斧把系在河边木桩上的麻绳砍断五个筏子先后飘了出去从筏子上传来一阵惊叫声。
不过太昊战士的素质总还是不错地十来分钟后终于全都按这几天来训练的动作要领开始同步地划动木桨。
五个木筏子在我们面前晃来晃去。划了半天跟我上次一样费了老大的劲却没划出多远的距离。
“砰!”
两个筏子上地“水兵”手忙脚乱地将筏子碰到了一起。其他筏子上的“水兵”慌忙用力刑水避开。
还好匠人们准备的麻绳质量还不错两个筏子都没有散开的迹象但也让筏子和岸上的人骇然失色。
半个小时后五个筏子终于开始远离岸边并以较为准确的方向前进。
第二批筏子投入运行我也在这一批。
这一批筏子里有一个扎得比较大。我让匠人在筏子中间树了一根桩尝试着将一匹马牵了上去。结果这家伙让我们延迟了足有一个小时!
1o来个人踩下水稳住筏子两个人在筏子上拖四五个人在岸上赶折腾了半天才将这匹“绝不上船”的旱地马牵上了筏子(几乎是抬上去地)。而且从上筏子后的表现来看它的胆子也不比我们的水兵大多少。
我也在这个筏子上但为保险起见我没舍得让云龙上来我还没找到保险公司。为这个已经与我相伴十来年的伙伴保个险。
有了我在筏子上。这个大筏子负责划桨的六名水兵配合得很好还及时避开了与其他筏子的碰撞顺利地驶向对岸。
两个小时后我们已经与其他筏子保持了较明显的优势。第二批地四个筏子已经远远落在了后面。要不是怕有筏子掉队我们还可以将他们抛得更远我们甚至已经能看到第一批筏子里落后地两个了。
从他们的前进路线看这么个简单的运输工具在方向掌控上的确还差得很只比飘在水面地几块木头好上一点点。主要是依靠划桨人员的协调动作来保证前进方向这方面稍差的筏子很快就会落在后面。
受到筏子中间栓马桩的启我甚至开始想像用一面帆来驱动木筏子的前景——后世的帆板运动不就相当于在木筏子上加上一个三角帆么?
五个小时后我们的筏子已经和第一批出的筏子中最领先的那一个齐头并进了其他的筏子只能缓缓地跟在后面。
我观察了一下能基本和我们保持平行的这只筏子上五名水兵的确配合得比较好加上几个人的体型都比较壮硕臂力肯定要好得多。
我们的筏子上多了一匹马但同时也多了两名水兵度当然要快一点最后还是我们的筏子上一名水兵率先叫起来:
“族长!我们要靠岸了!”
河岸虽然早已经看见但现在才近在咫尺。
站在岸边那匹吓坏了的马现在高兴地撒着欢儿我回头看着逐步靠近的其他筏子和眼前滔滔的大河同样兴奋莫名。
大河!我渡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