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 太昊牛车(1/2)
我手里拿着一个“铜盆”仔细研究了一番。
看得出来在我离开以后“工业村”的技术人员已经不满足于按我的要求大量生产铜钱而是已经在琢磨怎么样生产出实用的器具o
这个铜盆明显是模仿陶盆的铸的而且从外观看尽管技术人员已经做了打磨工作仍能看到浇冒口都在铜盆底部将铜盆放在地面上看不到明显的瑕疵表面甚至还有淡淡的红色光泽铜的纯度有所提高浇铸的质量也已经比较不错了o
按骑兵的说法技术人员要求用这口“锅”炖一锅肉用于祭祀太昊祖神。
我哑然失笑这是不是“鼎”的由来?
下一次我来教他们铸一尊真正的三足两耳的“鼎”让他们开开眼界o
但我还是让风余找大元过来的教师将这件事记入太昊的史册并嘱咐陶工制作陶板将此事烧制在陶板上供入宗庙。
尊重知识同样尊重技术希望能一改后世中国的积弊吧中国曾经有很多年在各项技术上都居于世界的顶端却因为被视为“奇技淫巧”而得不到应有的应用和展让整个人类文明展水平推迟了很多年才达到应有的高度o
通过供入宗庙祭祀的方式形成一种惯例让后世的太昊子孙牢记和尊重这些明创造者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相信后人能明白我地苦心o
但这时我开始认识到铜的应用需要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才有可能在我之外形成一个熟练掌握铸铜、制铜技术的人群o
“让贸易城给铜山的匠人送去更多粟米并定期将产出的铜送到太昊城在太昊城内建一个铜作区。”
我给木驼下达了最新的的指示。
匠作区的面积太大了。尽管其他行业的匠人尽力修房仍有近7o%的空间是闲置地只有靠近宗庙那一片要繁荣一些o
铜作区包括了炼化与打铜两个部分铜锭要在这里重新炼化成铜汁通过浇铸成为我所需要地形状以及通用型的铜条、铜片和铜钉。至于货币么再等一下。看是先采用铜币还是其他的货币形式。
太昊四年正月初一用铜“锅”炖肉祭过祖神铜作区正式开工了。
炼化区不需要很大型的铜炉。只需要能熔炼铜锭的火塘就行了。但打铜所需要的面积就大得多了对铸出来的铜器和标准的铜条、铜片进行打制可以获得非常丰富的器具比较纯的红铜的所具有地良好延展性在纯金以外几乎没有其他金属可以比拟。
为了一项意义非常重大的铜制品的诞生我特意让人通知大元城地土鲁赶到太昊城来。在他的协助下我相信这项明会非常顺利获得成功。
牛车就要诞生了。
我还没有奢侈到用铜来制造整根车轴所以找了一根坚固地青杠木作轴。
车轴的直径大约15厘米但连接车轮的颈部只有1o厘米左右外面包上铜片。成为一根铜皮木芯的“准铜轴”。
土鲁赶到以后看到我做的车轴。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估计他一路上都在想我会让他做什么高难度的东西。
毕竟上一次的失败主要是因为车轴承不##其他的东西都难不倒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