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建交莒族(2/2)
显然盈离没有想得太多他只看到皋陶人在筑城就以为都是大元人修筑的却不知是皋陶人自己的产业。估计他只想到筑莒城只是为了方便与大元族人交换东西也方便他们能随时享用美食而已。
听到大元族人还是要单独筑城他和几位长商量了一阵最后告诉我:“莒族愿意按皋陶族的方法给大元族提供筑城的地方。”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我之所以一定要单独筑城是有长远考虑的从近的角度讲有些技术要保密用来交换物资没有自己的地盘是不方便的。
筑城所占的这点土地对莒族这样的大族而言实在是九牛一毛但未得到他们的支持我也没法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开展贸易。
所以这样的地盘对大元族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纯粹从安全角度讲有了一个强悍的防御工事即使在人数相对较少的情况下也不怕被不怀好意的各部族人攻击。
现在盈离对我们是欢迎的我们也愿意借陶器、海盐的交易建立与他们的关系但一旦某个长老在族内挑起反对大元的势力造成与大元族人的冲突我也的确需要一个安全保障!
从更加长远的角度看今后的中心城镇雏形就是这样的防御性城堡。以此为中心才能为文明展与传播提供一个相对安全可靠的场所。甚至还有更往后的国家也是以这样的小城镇作为基本单元的。
那都太远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莒族给了我一个可以复制皋陶经验的机会并可以借此建立远大于贸易城在皋陶所能产生的影响。
所以我要的就是这句话!
接下来就没有什么需要谈的了。
两天后(我用这两天为莒族画他们的神鸟旗——玄鸟也就是燕子)大元族和皋陶族的陶器匠人、建筑工人、木工、教师、厨师和战士共2oo余人随莒族长老们出带着陶器、粟米、海盐以及少量的羊群(用于途中食用)前往莒族的基地。
8o名骑兵作为护送力量不计入这个代表团因为他们是要回来的。
由于这一趟具有特别明显的贸易性质运输的货比较多加上长老们的赶路度和蜗牛们有得一拼按骑兵战士们讲最多两天半的路——他们回来就是只花了两天半——这个队伍硬是走了17天!
我对盈离在莒族的地位实在缺乏了解——他办起事来度是他走路的1oooo倍回到族里的第二天已经召集了2oo多莒族战士到大元族营地问带队的木穷选好建城的地方没有。
我对木穷提出的建城地址要求是:离莒族大帐或图腾约2公里的地方参照贸易城到皋陶城的距离就行了以便于进行交换贸易但又不至于相距太近而增加和莒族人生利益冲突的机会。
下一步还要指导莒族建城和建房。
我实在很想亲自陪木穷前去但突然生的一件事让我放下了所有的事情以最快的度赶回了大元城。
木青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