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大元新篇(2/2)
大元族11oo余人齐声应和:“出!”
然后奔赴我们的“希望的田野上”。
收成的结果是我真正想展示给来宾的东西由于采用了较完整的后期管理技术这一季的亩产达到了22o斤左右(大元斤)。
11ooo亩土地总产约24o万斤!!
堆满了大元族所有仓库也挤爆了全部各族仓库的粟米让那些偶尔能在大元族来尝上一顿粟米饭的长老和村长们瞪大了眼睛!
各族在交够应给大元族的粟米后表示还愿意多给一点——他们的仓库实在放不下了。只有五个比较近的部族表示要把本族应得的那部分粟米运回去其他的各族都要求继续把粟米存放在大元新村——开玩笑洞里能放这东西吗拿什么装?
有7个比较远的部族在反复权衡以后决定反其道而行之——不是把粟米搬回族里而是把族人搬到大元新村来。
这等于让大元新村增加了近千名“常住人口”。
前来参观的各族也慌了神——这东西怎么能产那么多?我们族里明年能不能也参加这项活动?种子和农具怎么办?要多少人才能满足需要?
和上一年比这些问题都没有任何新意木青在接待中轻松地就答复完了。
随后这些代表们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到丰收了的各族去探讨交流经验去了。
我要的就是这效果言传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来看一看1万年以后的规则在1万年以前——看来还是适用的。
大元族在这一次秋收后在各族中树立起了当之无愧的“农业领头人”牌子让周边的各族——甚至包括少康这样的北方山地部族都深深感受到了农业生产的威力。
同时大元举办的秋收仪式以及大元宗庙的漂亮堂皇都给各族留下了深刻的映象以至于后来多数部族到了大元族都会先到大元宗庙参拜。
秋收仪式上的大元文字展示也让各族长老和村长们大为赞叹并在随后增大了“大元学校”的学生人数;而各族缴纳粟米的工作都是由各族参加过培训的学员们来操办的其他的长老和战士们根本对“十分之一”这个概念完全搞不清楚以至于总认为给大元族的太少了这也让“领导”们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秋收仪式上2oo名大元骑兵的亮相也赢得了各族的喝彩我在私下里评价:“亮出了军威!”
总之通过这次秋收我实质收获最大的不是粮食而是进一步确立了大元族在周边各族中的核心地位。
但“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责任”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当大元族的实力被各族所知时大元族的责任就来了。
考验大元族的时候到了。
推荐好书(道始魔初寻仙录)./sho?b1_id=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