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风波(1/2)
话说元朔元初兄弟在顺德殿风光一时无两的时候,刘裕这边却也热闹无比。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刘裕便拉着石鼎天,巫寒风,张扬张狂几人巡视了一圈。选定了庄子东南角的那片空地作为以后的练武场。说干就干,天一大亮,张扬便拽着程风跑到了城里采购修建练武场的一切材料和雇用工匠。王府先生的名号不是随便叫的,到了晌午时分,工匠和材料已经到位并开始动工了。
而那一百名孩子也在刘裕的要求下,开始上午的功课,识文断字。按照刘裕的说法,知识才是力量。众人虽然不明白他的意思,可也知道在孩子的培养上是谁也拗不过他的。
当然现在教书的先生可不是刘裕,只不过是他请过来的一名京城私塾里面教书的举人。他可不想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启蒙教育上。
看着整整齐齐坐在屋子里的这一百名孩子,刘裕不禁感慨,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里可看不到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一个个坐的笔直,听的全神贯注。
刘裕看了一会,转身来到修建练武场的工地上。和众人打了招呼,然后走到了石鼎天的身旁,边说边将从怀里掏出的一张纸递了过去,“鼎天兄,这是我给这帮孩子制定的训练计划,你看看,如果有什么疑问,咱们再商议。”
石鼎天边看边说,“**如你,有疑议你能听的进去么?说吧,具体要我们做什么?”
刘裕被石鼎天说得有些不好意思,“我是这么想的,每逢单日子上午,他们识文断字,双日子的上午则由你们教他们武艺功夫。你们也不用总来,平常让鼎新鼎志寒水他们看着就行,毕竟你们以后的事情会越来越多。不过,你们可不能藏私啊,咱们未来的发展可就看你们最后能给我培养出多少高手了。”
“这样的安排,我倒没有什么疑议。不过下午呢?他们干什么?”石鼎天皱眉问道。
“这就是我在这里建练武场的原因了。如果光是为了你们传授弟子,用得着这么大的练武场么?这可是我为了建立一支在军事素养和精神风貌都完全无坚不摧的队伍特意修建的啊。到时候你就瞧好吧。”刘裕心目中,当然想培养一支现代化的作战部队,所以大前提自然是军事化的管理和政治道德观念的熏陶。刘裕很自信在他长期的训练下,这将是一批不会为任何东西利诱的可怕的队伍。
“我说小裕啊,你怎么总是那么多古怪的想法啊。弄得现在你这个人都有些古怪了。你说说,自你从咱们村子里面走出来,可曾有过自己的生活。如果是这样,我看你还不如就在村里呆着不要出来了。今天什么都不要想了,吃了晌午饭,我陪你出去转一转。也看看咱大严国京都的风土人情。”石鼎天看看这个比自己还小的刘裕,却感觉他好像已经是个和他父亲同辈的老人了。
刘裕歪头想了想,感觉石鼎天说得也对。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好几个月了,到底这里什么样,却还停留在道听途说之上。确是应该到处的走一走,看一看。同时也散散心。所以也就答应了石鼎天的要求。二人又闲聊了几句,招呼众人回去吃饭了。
燕云城的商业区都在东西两坊区,各行各业的店铺鳞次栉比。店铺都很讲究华丽的装饰局面,雕红刻翠,锦窗绣户,招牌最高达三丈。因为严国北有羌国,南有卫国,地处燕云大陆的中央地带。因此往来行商居住的大官僚,大商人极多。金融业也是特别的发达。票号,钱庄不可凡数。书画古玩铺、南纸铺、金器玉石铺、大衣铺、鞭辔行、药行以及夹杂在其中的妓院酒楼更是集中于此。
刘裕身穿白衣,头扎逍遥巾。虽然因为微胖破坏了美感,可也自有一股风流的态度。陪他同行的只有石鼎天一人,其他人都被他发配在练武场工地上。二人漫无目的地在西街大道上,看着两旁卖力叫喊的小贩以及店铺内来来往往的人流,感叹着帝都的喧嚣与繁华。
刘裕现在自然是年少多金之人,因此走起路来也是腰杆子挺的老高。毕竟在这个世界上他属于初来乍到,因此对什么都感兴趣,看看这个,买买那个,倒是不亦乐乎。石鼎天虽也充满好奇,倒是相随的目的性较大,只是在刘裕叫嚷着这个那个应该给采儿买一些的时候才驻足观看一会,可是却很少出手。
逛了一个时辰有余,二人有些疲累的时候。正看见一家名为“墨香斋”的书画铺,刘裕也不废话,拽着石鼎天就冲了进去。
店里的伙计看见有人进来,刚要招呼。一看刘裕二人的打扮,心就凉了半截。在古代,只有身上没有功名的读书人才穿刘裕这样的白衣,而石鼎天更是惨不忍睹的短打扮。说他象个武生,还不如说他更像个卖苦力的脚夫。这家店的店主虽明确规定,进来就是客,可是小伙计心想客人也没有这样的啊。实在懒得招呼二人,索性和旁边的一位明显贵人打扮的人套起了近乎。
刘裕本就是不拘小节之人,哪想到这些事情。拉着石鼎天在店里面来回转悠,看着店内四周高墙挂着的字画,楹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