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入新州(1/2)
新州府是新州的府城,位于新州的中部,整个严国的西部.WWW.严国的母亲河金澜江也从府内通过,这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山、河、湖、田各种物产资源于一身,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严国的粮仓。在这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封建社会,粮食是国家之根本。因此,连续几年的旱灾引起了高位者的重视。而且在这天灾之下的**更是不可忽视的。
旱灾的情况是皇帝手下的秘密机构来此办差才发现的。每年新州知府的奏报都是一派的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粮食连年丰收。正是鉴于此,当时皇帝还在上朝的时候亲自予以嘉奖,并御口钦赐,‘勤政爱民,政绩卓著’的表彰。可是这暴露出来的旱灾隐而不报的事件无疑是赏了皇帝一记响亮的耳光。一时间皇帝震怒,百官惶然。就连一干皇子也不愿意触这个霉头。这种差使,事情没查清,那是办事不力;事情查清楚了,又置皇帝的脸面于何地?偏是这个四皇子殿下武元朔在这个时候冒尖,一力承担下来,并亲赴新州督办此案。
刘裕一行赶到新州府境内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天的傍晚时分了,一轮西下的太阳,散发着血红一样的光,县内的大片耕地在这正是农耕时节却荒芜着,田地大块大块的龟裂,形成一道道仿佛深不见底的纵横交错的沟壑。就连旁边的稀疏的几棵老杨树似乎都随时可能被这沟壑所吞噬。刘裕看此情景不由得发出了一声叹息,即便是在刘裕所处的那个年代,已经高度的机械化和科技化。可是旱灾仍旧可以让农民仰天长叹,更别说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心中的话却无法和人分享,只是喃喃的吟道,“枯藤老数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皇子元朔看了刘裕一眼,咬着腮帮子说到,“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不管出于天灾,还是因为**,这里哀鸿遍野,白骨处处。哪怕这新州总督是个清官,本皇子也要治他个昏聩无能的罪责。”
刘裕微微一笑,“四皇子也莫要这么快就下结论,咱们还是先到衙门再说吧,先看看现在这新州旱情到了什么程度,也好有一个应对的策略。”
元朔点了点头,朝他身后的侍卫头领招了下手。
后面的方高义马上跑到跟前,“奴才在,听四爷吩咐!”
“你这就去衙门通报一声,他们应该收到朝廷发来的邸报,让新州总督及各郡府的大小官员都在衙门等候钦差调遣。知会他们,我和你七爷马上就到,没有本皇子的命令,无论何故,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否则别怪四爷我不留情面。去吧。”
“是。奴才这就去办。”说完伸手一揖,回身上马而去。
“四爷似乎是要给这些当地的官员一个下马威啊?”刘裕看了看在马上沉思的元朔。
元朔微微一愣,方自冷笑道,“没的让先生看了笑话,这些地方上的奴才依仗着京里的一些势力,又凭借自己所在山高地远,每每派来的官员都被他们或软或硬的打发了回去,始终没有查出来些什么。甚至去年派来的钦差,正二品大臣户部侍郎,钦差吴俊卿吴大人来查这里的户部亏空,被他们撇在驿站不闻不问,钦差发了传票,竟然一个官员都没来。今次我若不整治他们一翻,还真以为我大严国无人能料理他们了!”说完又是一阵冷笑。
元初是个活宝样的人物,生是怕冷了场似的,赶忙接道,“四哥何必跟这帮兔崽子怄气,知府官很大么?京城护城河里的王八都比这号人多,你累不累啊?想料理他们还用您操心,赶明看七弟**持个手段耍耍他们!”
元朔似乎也感到有些意气之争了,不再说些什么。缓了缓速度,与刘裕并辔而行,声音也和缓了下来,“这两天一路奔波,辛苦先生了,不如先生先到驿站休息,待我处理完这些杂事,晚上再给先生接风洗尘?”
刘裕知道元朔暂时还不想让他在其他人面前出现,自己也乐得轻松。便和元朔说道,“四爷还是先忙正事要紧,我倒也不忙回去休息,趁着天色还早,正好熟悉一下这里的环境,四爷去料理官家的事情,民间的事情怕是没有那么清晰的了。正好有我这个闲散之人帮你微服私访一下,可好啊?”
元朔听完,微一沉思,觉得不无不可,遂回头命令道,“程风”,后面一个正和元初嬉皮笑脸的侍卫赶紧跑了过来,“四爷找奴才有事?”
元朔看了一眼,“不要总和你七爷没大没小的,让旁人见了,还以为我四爷府上没有规矩呢?”
这程风看来很怕元朔,完全没了刚才嘻嘻哈哈的跋扈样,低眉顺眼的在那没完没了的点头,一脸的迷糊。元朔裂了一下嘴,“行了,别装了。想我四爷府铁一般的规矩,怎么就调教出了你这么一个劣兵呢。”
后面的元初这时也跟了上来,“四哥,你这可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小风可是咱哥俩看着长大的,他的能耐要是外放出去,混个一两年,至少也要弄个参将、指挥使什么的当当。瞧瞧在你手里,现在还是府里的侍卫副统领。你要是不待见他,不如把他给我算了。”
元朔听了元初一顿夹七夹八的话也不生气,只是笑道,“就是申斥了他两句,没的就让你一顿劈头盖脸的唠叨。难道我自己府里的奴才也不能说几句么?小风才多大年纪,二十岁还不到,既没有历练过,又缺乏为官的经验。你一下子让他当个三品的参将,就不怕他栽了大跟头?”
程风忙不迭的说道,“奴才愿意一辈子在四爷府里效命,给四爷看家护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