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鸡鸣狗盗之徒(1/2)
此后几天,刘裕又开始了新州时候的日夜颠倒的生活。收藏*~网天天拉着马文远在书房商谈,这马文远对刑部确实了解,一些陈年旧案,他也能说的一丝不差。
刘裕将自己偏重的方向和他一说,他马上将涉及到的案件和犯案人归纳汇总了起来。
最后二人商量着逐渐的归纳和精简,将准备接触的人员缩减到了仅仅一张纸上写的几个人。
看到大功告成,二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几天的辛苦可说是没有白费。刘裕也是感慨万千,如果没有这马文远的帮忙,刑部卷宗浩瀚如海。光是看,到今天都看不完,别说提炼出这薄薄的一张纸来了。看来这个马文远倒真是个人才,不过不知道能否纳为己用啊。
心中有了想法,嘴里就提了出来,“马老哥,在下问句不中听的话。以你的资历,还有这份对刑部事务入木三分的透彻。别说当个主事,便是当个刑部员外郎,甚至侍郎都是绰绰有余。为何到现在还是个笔帖士?”
马文远听闻此言,刚才还兴高采烈的劲头淡了下来,一脸的黯然,“不瞒先生,下官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刑部员外郎了。当年可说是意气风发,在京城大小也算是个人物了。可是,因为一次朝廷党争,下官牵连其中。虽然,下官只是一个无关轻重的小卒子。但到了最后,还是被拉下马来。多亏了下官官声不错,人缘也还好。因此,虽然丢了品阶,可还幸免于难。最后还得了个差事干干。不过要想再出头,可就千难万难了。而且,时间一久,岁数也大了。早已经被人遗忘在这刑部的角落里了。”
刘裕听了也颇为同情,于是说道,“马老哥,既然如此。何不辞了那刑部的差事,也免得受些闲气。”
马文远摇了摇头,“我也不是没想过辞官不干,可我就是一个文弱书生。寒窗苦读十年,得了功名本想成就一番事业,哪想到能出那样的事情。现在让我干别的,可实在为难了下官。在刑部做个笔帖士,至少还能混个温饱。因此也就一直到了现在。”
刘裕看着马文远已经略显老态的身形,思量了半天,“如果马老哥真是久闲思变,不如辞去了那微吏小官。我这边倒是正缺少人手,若是马老哥不嫌弃在下鄙薄又无袍服在身,可以考虑一下换换环境。”
刘裕现在正是缺人的时候,这个马文远不但才识不俗,兼且在那刑部做了多年,对于大严国的刑名诉讼当真是了如指掌。而且二人这几天朝夕相处,刘裕也看出马文远对于公事是相当的尽心,因此起了招揽之意。
马文远闻听此言,感觉是喜从天降。虽然这位刘先生不过是一介布衣,身上既无功名,又不是官场中人。可是现在京城里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刘裕不但是四王爷府上的西席先生,现在又颇受皇上的喜爱。当真是风头一时无两。如果投入他的门下,不但无衣食之忧,今后的前程怕是又能重见光明了。因此刘裕那边话一出口,这边厢马文远纳头就拜,“文远不才,得先生垂青。今后定当尽心竭力为先生办事,以报先生知遇之恩。”
刘裕也没想到马文远竟然这么容易便答应了下来,不由得一愕。不过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了马文远为何如此激动。
刘裕淡笑着扶起了马文远,让他坐在了旁边的椅子上,“马老哥万勿如此激动,也不必对我心存感激。您也是宦海沉浮的老人,应当明白,走上了我这条路,也未必就一定是好事。”
马文远一听赶紧又站了起来,“下官能获此再生的机会,已经是老天的垂青,先生的抬爱,怎敢还存了这份心思。请先生不要再拿这话折煞下官了。”
刘裕听了也不辩驳,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扯开了话题。“马老哥既然准备过来帮忙,那有些话我也就不瞒您了。想来这些天咱俩这么折腾,马老哥也是心存疑问吧,为何我对牢狱之人如此感兴趣?”
马文远一听刘裕发问,赶紧接口道,“先生以后可不能再叫下官马老哥,之前就和先生说这么称呼不合礼数。现在下官既然投身先生门下,更是不能担此称呼,还望先生体谅在下。”
说完了这些闲话,马文远顿了顿,这才接着刚才的话茬说道,“这两天下官和先生朝夕相处,所见所闻尽是刑名诉讼之事。最后遴选出来的这份名单,下官也有留意。这些犯人虽然所犯各不相同,不过倒是都有一些共同之处。”
刘裕没想到他真的看出点门道,倒真是提起了兴致,“那老马你不妨说说看?”
“这些人都是惯犯,少则进来三五次,有的更多。不过他们倒是都光棍的很,每次抓捕,只要现形就从不逃跑。不过要说这些人也都有些门路。每次进来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被放出去。一来二去的,现在都和刑部的衙役牢头混了个脸熟,简直就是把刑部大牢当成了自家的度假圣地了。”马文远说到这,不禁无奈的摇了摇头。
刘裕听着好笑,“你说的这点,我却没有注意。你这么一说,看来里面还大有文章啊。不过这并不是主要的,你还有什么发现么?”
“还有一点,属下不知道对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