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工业区(1/2)
厂房建了一个多月,那边两条轻便自行车生产线也运到了,分男士车和女士车两种,都要比如今自行车的轮子小多了。像大铁牛那种轮子,又高又大,上下车时腿都要向后一劈,然后才坐上去,很不方便,而且那么高,看上去好像很危险的样子,其实这种自行车是载重用的,实用是实用,但载重自行车始终是要被轻便自行车取代的。
李宇国半个月前就开始申请办厂的程序了,在村长赵三的辅助下,证件很轻易就把审批了下来,这可是‘乡镇企业’啊!名义上是村里兴办的,实则赵文杰独自控股,这次他可是拥有100%股份的,和乡镇企业挂不上边。
随着生产线一起来的,还有两个ri本的技术员和一个翻译,这两个技术员也就是指导一两个月就得滚蛋的。
在这两个技术员的指导下,生产线开始安装,这两条生产线是半自动化的,不过比目前国内的自行车组装厂要节省人力。
生产线一装好,就开工了,不过离生产还要一段时间,因为两百多名工人都没经验,根本不知道要干什么,得手把手的教过去。
自行车除了车架是自己拉出来焊接的之外,其他配件大多从ri本进口,万事开头难,谁让国内没生产这些配件的工厂呢!不过赵文杰的计划里,正是想用这样自行车厂拉到赵家村的经济,形成一个自行车配件生产基地。
在两个ri本技术员的指导下,自行车厂内慢慢走上正轨,也不是太技术活的东西,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开始生产了。
赵文杰同样在厂里看着,首先是车架,焊接工先将钢管拉出来,然后在焊接在一起,然后送到生产线上,半自动生产线将车架运到下一个组装点,一个个组装点过后,工人已经逐步把各个零件装了上去。
然后在充上气,开始喷漆,首先是轻便男士自行车,这种车喷的是黑漆,看上去有金属的质感,就是酷,按照赵文杰的要求,喷漆上,有多酷就喷得有多酷,不求最酷,只求更酷。然后在刷上一行字母和汉字,一边汉字就用‘民族力量’。一边汉字则刷上‘时尚选择’。
另外还有品牌标志,海绵坐垫后面印着‘逆风’二字,这就是赵文杰自己提名的品牌。‘逆风’牌自行车!
正式生产的第一天,两条生产线各生产出自行车五百多辆,这两条生产线的产能一天大概是两千多辆自行车的。只生产了五百多辆,除了工人不熟练外,另外就是人手不够,特别是焊接车架的,最花费时间的就是这方面了。
除了继续招工外,赵文杰全家都忙了起来。首先李宇国准备生产自行车使用的螺丝、螺帽等小五金产品,还得去进设备。
催俊组建的市场调查部已经把自行车行业的市场调查了出来,目前自行车的平均售价是150元,相当于人们三个月的工资,贵一点的还可以卖到180块钱。
另外催俊也在计算厂内自行车的成本,一路算下来,成本大概在40元一辆左右,而根据马成皓的透露,凤凰牌自行车的成本是50元一辆,卖出去的价钱是110,非常暴利,如今这些厂的工人待遇都非常好。
虽然赵文杰生产的自行车部件大多是从ri本进的,但因为ri本的科技转换远远要比中国做得好,所以自行车部件价格本来就低,相比国产的的成本要便宜许多,这在未来ri本自行车还能在国内竞争就可以看出来。
既然是这样,赵文杰决定把厂内的自行车也定价在110元,相信这种轻便自行车的卖相,会比大铁牛卖得好很多。赵文杰也没必要去进行恶意竞争。历史上永久牌、凤凰牌自行车厂衰落,并不是因为利润问题,而是因为车型的竞争问题,这些厂的自行车款式老旧,到大量乡镇企业建立的时候,新款式的自行车一推出,这种老旧的自行车也许就只有在农村还存在市场吧!
这一千多辆自行车上市后,赵文杰马上收到了效益,一下就收益了6万,由于上一次国家仓促的税改,到工商局交税就是路路征收,如果交税的话,赵文杰的这笔钱还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下一次税改是84年,也就是明年,状况会好转许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