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同类阴阳(下)(1/2)
两人在黑暗中摸索了一阵,还真找到了有且仅有的一条缝.这条缝隙宽度大约一米,一个人过去很有点宽松,两个人并排则过不了。
张节心头大喜。
不管这条缝隙通到哪里,总比坐在这里等死要好的多,至少有一点希望了。
曹秀宁这时却犹豫了起来,迟迟艾艾地提议道:“还是在这里等杨八一他们来救吧。反正我们有野猪肉当粮食,这里又有雪,也不愁水喝,这样可以在这里等上很久。如果他们实在不来的话,那时候再走也来得及。”
张节可以断定,头顶上的雪板不知压了多厚!就算杨八一他们脱险了,也根本不可能找到这里把他们救出去。
“食物跟水确实是有,可是你能感觉到有风吗?”张节问道。张节自己是一点也没有感觉到风,他怕是风很细微,自己激动之下感觉迟钝了,所以向曹秀宁求证一下。女人的感觉,可能要敏锐一些。
曹秀宁双手举起,静立在空中,过了很久,清脆的声音低得很:“好像没有。”
“那就是了。”张节道:“这就说明,我们这里十有**被密封了,空气有限。”
“这里不是有空气吗?”曹秀宁道:“不过我觉得,现在的空气好像没有前面那么新鲜了。”
“不,我不是说空气。”张节听到曹秀宁说空气没有那么新鲜了,心里暗叫不妙,想拖着曹秀宁就走。
可在这个绝地,要是说服不了曹秀宁,黑暗中她一旦发起疯来,两个人都要受累。只好耐着性子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说,空气中的新鲜氧气有限,我们的每一次呼吸都要消耗氧气。如果这里的氧气消耗得差不多了,我们就会很危险。”
“像什么样的危险?”曹秀宁不想走,所以不依不饶地问道。
“就像报上说的,有些人冬天晚上烤煤火,把门窗关得太紧了,结果就煤气中毒。”张节道。
“张节,原来你懂得真多。”曹秀宁叹息道:“象你这样的脑袋,如果发展得好的话,将来说不定就是另外一个陈景润。”
陈景润何许人也?
此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当选的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院士),他所研究哥德巴赫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到了二十一世纪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而被这个时代的人们所广为传颂的是,四年前的1974年,他被重病在身的周恩来总理亲自推荐为四届人大代表,并被选为人大常委。
听到曹秀宁把自己跟陈景润相提并论,张节苦笑了一声,道:“那我们走吧,看这情形这里好像是一个山洞,山洞应该会有不止一条出路。”
张节一路摸索,感觉到那条缝隙一直朝下,心里觉得不妙,可又不能不朝下走去。只能寄望前面的路能抬升起来。
而张节脚下的路,始终没有如他希望的那样升一升,而是一直降个不停。
黑暗中也不知走了多久,张节伸在前面探路的右手一触,一块冰冷坚硬的崖石挡住了去路。
张节一惊,右手上上下下地探索起来。触手所在,全是一块整石板。
这是一块光滑平整到不可思议的大石板,似乎是一块巨大的石板被埋在山石中,被张节摸到的只是露出来的一小部分。
“为什么不走了?”曹秀宁在后面紧张兮兮地问。
“前面有一个障碍物,我要看看怎样才能绕过去。”
张节左手被曹秀宁的右手攥得紧紧的,挣了两下没挣脱,只好开口道:“你放开一下我的手。”
“我怕。”曹秀宁的手不但没有放松,反而抓的更紧了:“这里太黑了。”
“那你抓紧我的衣。”
曹秀宁不情不愿地松了右手,改抓衣服。
张节双手一起向前不住的摩梭,发现这块光滑大石板的下面、左面、右面这三面都跟山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只有上面还不知道。因为他的双手伸到极限了,还没有摸到这块平滑的大石板在上方的尽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