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皇帝的圣颜(1/2)
“儿臣叩见父皇”“学生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带着兄弟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进大殿里就忙着给皇帝行跪拜之礼。
‘平身吧,孩子们,这次朕招你们来是想考察一下你们的学业,朕给你们一次获奖的机会,你们谁能把大殿里的各位大人画得又像又与众不同,谁就是这次比赛的状元,到时朕有厚赏。“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话一点也不错,不明内情的孩子们露出了高兴的神色,而心怀有其他目的的宇文化及父子也是暗中高兴不已。心想“贺兰青云,你的儿子不是被称为神童吗?我倒想看看,这次他能不能逃掉,哼。”
搞这么久,原来他一直是想暗算贺兰青云和临天,可是他的阴谋能得成吗?恢复了大半记忆的临天又岂是那么好欺的。
的确,当临天一听完皇帝的话后,就知道皇帝想干什么了,而且还看到宇文父子暗中的奸笑和少君老爹焦急的表情。于是临天彻底地明白了,也是故意露出一丝坏笑,让人看得很不是滋味,总觉得他有什么‘诡计’似的。
临天暗中传音给太子,王子辩,王子协以及少君,希奇,叫他们千万不要泄露他教他们画画的事情,今天更不能画漫画。而另五小一向把临天的话当圣旨听,叫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呵呵,‘盲目’的崇拜哈,不过正是这种‘盲目’的崇拜,他们在隋朝灭亡后听从临天的指示才好好的活了下来,而且还是活的很好。
临天决定给皇帝和大臣们来点‘刺激’来点新鲜。同时还想好了一后世的词,这词对于现代人来说,那真是太熟悉了,不过临天决定只写出上阙,因为下阙不合时宜,而临天画的画呢,却是隋炀帝的画像,把隋炀帝画成了一个仙人升天的样子,脚下是长安全图。题为‘江山万里图’。然后把想好的词写了上去,曰: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唯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需晴日。
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约输文采。”
写的此,他就不再写下去了,由于他作的画规模比其他人的都大,所以当他作完是别人早就作好了,隋炀帝挨个挨个着看,但他并没有现让他满意的,也就是漫画,群臣也是既焦急有紧张地跟在隋炀帝身后,当他们现自己家的孩子的画并不像‘漫画’时,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突然,隋炀帝‘咦’的一声,群臣以为终于现了目标,顺着皇帝的眼光看去,只见皇帝正眼看着临天的画。呵呵,并不是临天的画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的画太神气了,他画的正是当今皇帝,
只见画上的隋炀帝头戴金冠,宝像圣颜,栩栩如生,就像是活人跃然于纸上。身着九彩龙袍,脚蹬龙靴,临空而立,大有俯视天下,指点江山之意。而且那种威武的气势在画上也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见了顿生一种顶礼膜拜的冲动。
更让人惊奇的还是那没有写完的词和长安全景图,图和人交相辉映,如诗如画,词和画混合在一起,更是显的那么的水乳交融。字如铁笔银勾,飘若浮云,矫如惊龙。
这是一个九岁稚子该有的丹青火候吗?朝廷的各位大人门有一种不敌的感觉,对贺兰青云又羡慕有嫉妒。
隋炀帝可高兴了,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居然可以被画的如此的威武儒雅,现在他对临天更是喜欢了,以前的种种不快早就烟消云散,真正地接纳了临天,一高兴之下,又要封临天的官,从原来的“博渊侯”提升为“博渊公”,真是好笑,一个九岁的小孩子在几个月之间居然就当上了一国的公爵,尽管只是一个虚名,但这确实有点荒唐,而临天的老爹呢?也由原来的“博望公”提升为“博望王”,让人嫉妒不已。
宇文化及气得受不了,当场就晕了,从此,他也恨上了隋炀帝,以至于在公元618年的三月逼宫。
隋炀帝一边仔细地看着临天给他画的画,一边温和地问道“天天,朕看你的这词好象没有写完吗?把它续完,好吗?”
隋炀帝居然会有如此的态度,而且从他现在对临天的叫,可以肯定一件事,他真的真心地喜欢临天,但就因为他的这种改变,让群臣受不了。他们根本就不相信皇帝会如此的待一个人。
见皇帝如此厚待自己,临天差点就要泄露“天机”。但理智还是战胜了情感,历史就是历史,虽然可以改变过程,但结果呢?结果还是会按着早以是结果的方向展。
有位大臣已经读上了临天的词,抑扬顿挫的声调,把那并不完整的词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声情并茂,使人有一种身临其景的感觉,领阅北国的风光。
对于皇帝的问话,临天在暗中感动了一回后,连忙回答道“皇上,小子暂时也续不下去了,容小子想几天,行吗。?
“行,怎么不行呢?你慢慢想,但想好了后,要第一个告诉给朕哦,还有,你画的这副画,朕决定把他收藏起来,这可是一件宝贝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