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回到北京队(1/2)
其实,这个答案,也是很简单的。只是冷善肖一直保留了一份希望,幻想着“数据流”可以大放光芒的希望,才会一直没有现。或者说,冷善肖已经无数次接近了这个答案,但是这个答案对他过于残酷,使他接受不了,所以他才一次次地在答案附近,选择放弃这个真相。
现在,贝书的话,终于使他开始接受这个答案。
确实,他一开始,就错了:人做事情,总是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在里面,怎么能妄想着单单使用几个数据,就掌控一场人踢的足球比赛呢?
其实,类似的话,在几天前的比赛中,已经有人对他说过了。何同山在进球后所说的那一句话,和贝书后面的话,意思完全是一样的。只可惜,当时冷善肖并不清楚,这句话虽然是无意的,却恰好说到点子上了。
“只要想做,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现在,冷善肖在回想比赛,验证答案的时候,想起了这句话,再加上贝书给出的答案,两句话终于让他悚然惊醒,彻底地接受了“数据流”失败的事实:确实,人类就是这样一个物种,只要想做,就有无限可能。在足球场上,因为各人的思想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也是会有所起伏。
之前能够应用“数据流”次次成功,不过是因为冷善肖每次应用,碰上的恰好都是一些正常的家伙,没有愣神、没有爆、老老实实地按照数据走罢了。这也是因为之前他参加的比赛少,没有碰到过这些愣神、爆这些特殊的情况罢了。
或者说,在比赛中,冷善肖不是没碰到这些特殊情况,只是这些特殊情况虽然曾经出现,但对于冷善肖的挥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再加上那段时间里用“数据流”用得春风得意的冷善肖,自动忽略掉了这些对于“数据流”不利的案例,根本就没有在意罢了。
现在,他冷静下来思考“数据流”的不足,就可以想起很多类似的状况来了。近的,包括之前那场比赛中,北京二线队前锋的临时性打盹,吴振国的舍命爆,以及何同山那个意料之外的抢断,短短时间内,就有三个事例可以证明“数据流”是一个不成熟的思想;远的,那就更多了,少年队友谊赛上,谢涛不就曾经上演过一次突然爆式的抢点么。
这些事例都告诉冷善肖,他确实一开始就错了,人毕竟不是机器人,也不是cm里面那些由数据组成的球员,绝对不能仅仅用简单的几个数据来描述。妄图依靠数据来判断一切,最后失败的,只能是他自己。
想清楚的这一刻,冷善肖的脸上,终于不再有之前那样的表情,而是露出了一个轻松的微笑,仿佛把一块大石头放下了似的。
看到冷善肖露出这样的表情,贝书就知道他现在已经想通,不会再因为这个“数据流”而产生什么想法,也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不过,随后,他又想起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来,马上换了另外一副表情,询问冷善肖:“小冷,这件事情是解决了,不过你今后怎么打算?”
“这个……还没想过。”冷善肖之前一直在为“数据流”的事情愁,还真没有考虑这件事情,只好如实回答贝书。
“要不然,你再回北京队来?”贝书试探性地提出了一个方案,然后他也知道冷善肖会对这个方案很反感,又跟着解释了两句,“要我说,以你的天赋,不踢足球太可惜了。而在这北京城里,最大的足球俱乐部就是我们了,你回去的话……”
贝书本来就觉得让冷善肖回去这事不靠谱,解释着解释着,声音也越来越小。到最后,干脆就不说了,只是看着冷善肖,等他自己做决定。
冷善肖也没有辜负贝书的预计,一句话没说,直接摆手拒绝了这个提议。开玩笑,如果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回到北京队,那他也就不是冷善肖,不是那个在足球场上能够惊才绝艳的少年队“球王”了。
虽然说这一个建议,是贝书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但是他也知道这是最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正因为这样,冷善肖直白的拒绝,没有让贝书感到任何意外与不快,他马上又提了下一个建议:“你不愿意,我也不勉强你。那,就这样好了,你先跟我一起回训练基地,在想好出路之前,可以一直住在那里。”
“这个……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太好的,那个地方就是我说了算。再说了,我这么做,也是因为手底下那帮小子们都很担心你,你要是不去一趟,他们非得造反了不可。”贝书就怕冷善肖拒绝,赶紧把谢涛、苏皓等一众少年搬了出来,别的不说,光冲着这些人的面子,冷善肖就非去不可了。
果然,冷善肖不再迟疑,点头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冷善肖就得和贝书去他住的小旅店。毕竟,先得把行李拿上,才能搬回北京少年队嘛。
冷善肖带着贝书出现在小旅店门口的时候,贝书就“啊”地一声,出了一惊一乍地感慨。
“小子,没看出来你还这么节俭啊,北京那么多酒店饭店你不住,跑到这儿的犄角旮旯里,将就了一晚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