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坦荡识君子(中)(2/2)
但是,这个时候那个大臣不知道公孙弘的厉害啊!
而能制衡公孙弘的大将军卫青又领军在外,朝中没有可以与之相抗衡的存在,大臣们只能选择明哲保身,不做出头鸟。
更何况公孙弘在表面上又说得冠冕堂皇,好似堂堂正正,没有包藏半分其他用意,全然一心为公,便是有心想反对的,也一时找不到说辞。
然,华夏之所以华夏,正是因为每每危机存亡之时,总会仁人志士,站出来抛头颅洒热血,虽百死仍不悔!
关键时刻,来自齐地的光禄大夫吾丘寿王勇敢的站了出来,直接与当朝宰相,刚刚把主父偃这个对头铲除掉的公孙弘激烈的辩驳起来。
吾丘寿王上奏给天子的奏折,在当年可是看得还是学生的霍子侯向往不已,有段时间甚至还特意将之背了下来。
吾丘寿王在奏折中说:臣闻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诛邪也!安居则以制猛兽而备非常,有事则以守卫而施行阵。及周室衰微,上无明王,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海内抚蔽……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举俊才,兴学馆三公有司或由穷巷,起白屋,裂地而封,宇内日化,方外乡风,然而盗贼犹有者,郡国两千石之罪,非狭弓弩之过也!《礼》曰男子生,桑弧蓬矢以举之,明示有事也。孔子曰:吾何执,执射乎!大射之礼,自天子降及庶人,三代之道也!《诗》云: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言贵中也。愚闻圣王合射以明教乎,未闻弓矢之为禁也。且为所禁者,为盗贼之所以攻夺也,攻夺之罪死,然而不止者,大奸之于重诛固不避也!臣恐邪人狭之而吏不止,良民以自备而抵法禁,是擅贼威而夺民救也,窃以为无助于禁奸,而废先王之典,使学者不得习行其礼,大不便也!
在这份奏折中吾丘寿王先是开明宗义,点明祖先制作兵器给后人使用,不是要后人拿来自相残杀的,而是拿来防备野兽,保家卫国的。
然后就又叙述了秦灭六国之后,即便是收缴了天下的兵器,将之铸成金人,但是当政府把民生搞的糜烂的时候,天下就蜂拥起义,百姓拿着竹刀木矛前仆后继,悍不畏死的反抗暴政的事实。
正所谓:民不畏死,奈之如何?
然后,自然是不能免俗的赞扬了一下当今天子即位以来的种种善政,指出现在的天下跟秦时相比简直是天堂了。
但是为什么【宇内日化,方外乡风】了,还有盗贼呢?
那是郡国官员渎职,不认真执行和领会朝廷政策的原因,盗贼产生的根源还是吏治的问题。
更何况,你丞相大人要禁弓弩,把上古圣人们的教诲摆那里?
孔子,《诗》《周礼》这些可都说的明明白白,持有弓弩可是咱们的民族传统与习惯,是上到天子下到庶民都认同的普世价值,也是圣人之道,教化之道。
今天丞相大人为了盗贼就废弃圣人的教诲,这是错误的,而且也无助于消灭盗贼。
因为大盗都是有背景的,小吏根本就不能阻止,逮捕他们。
而禁了弓弩,真正受害的良民,当野兽入侵,当敌人侵略,当暴徒暴乱的时候,良民就会因为没有武器而受到伤害啊!这是平白给贼人增加行事时的便利,而完全牺牲真正善良之人的利益。
而且作为学者,我们用弓弩练习礼仪,明知先王之道,这也是传统啊,一旦禁了,后人会大大的不方便。
最终,在辩论与廷议中号称天下无敌的公孙弘在这封奏折和被其挑起的汹汹群情下,不得不认错服软,禁民弓弩之事,终汉一朝,再未有发生。
霍子侯现在回想起来,依然依稀记得,最初自己看到这些资料时的兴奋。
这封奏折好就好在,明确的指出了大盗是小吏所不能禁止的,而善良的人却因为被禁止持有武器,以至于在将来发生变故的时候,没有自保的能力。
可以说,若没有这封奏折,很可能汉民族的未来命运将会滑向不可预知的深渊。
想想吧,倘若武帝元朔五年开始就执行禁止民间持有弓弩的政策,即便是朝廷的执行能力再差,百余年后的中国,普通百姓将不懂如何开弓射箭,武备松弛。
而那时候的匈奴,却已经恢复了元气……到时候班超将军别说经营西域了,恐怕就连保家卫国亦不可得。
而时间再向后推两百年,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然曹操依然可以以一诸侯之力,北扫夷狄,率师伐国,大获全胜,靠的是什么?还不是民间非常丰富且优质的预备役兵源!
后来若非司马氏好清谈玄学,不务正业,五胡未必能乱有大量年年习武,熟知兵事的中国!
而且即使是那样,汉人的变乱中依然可以退保江南,为自己的文明留下火种,为自己的民族留下涅槃的希望,这不得不说也是这份奏折的功劳。
否则,恐怕满清轻取中国的故事将提前上演,到时候,中国是否还有没有,可就谁都不知道了。
孔子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
而吾丘寿王的功劳,亦也当得上这样的评价,至少后世的国人应该怀着崇敬的心情,感激这位两千年前的老祖宗为自己的民族生存而做出的贡献。
不过,在当时,吾丘寿王可是一点也没有感受到自己为后人争取到一个延续种族的机会带来的好处。
公孙弘的报复很快就接踵而来,吾丘寿王最终被排挤出了大汉朝的决策圈子,现在他还能够留下这条命见到穿越者霍子侯,接受霍子侯的致谢,已经算他命大了。
饶是如此,他的日子可一点都不好过。
只是霍子侯从来没查过这位吾丘寿王是谁的弟子,亦不知其字,毕竟钻故纸堆,那是老学究们的职责,古代文化爱好者顶多就是一个看看论文,灌灌水的业余玩家。这才差点闹出与恩人相见而怒目相对的笑话。
------
注:吾丘寿王,字子贡,董仲舒门生,他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下棋下的好而当官的人。
对于此人,我个人非常敬重。
格五:书里貌似说的已经很清楚了,但我还是补充一点,貌似现在四川方言【格老子】就是格五棋下多了之后渐渐演变而来的……
今天要向司马相如先生和董仲舒先生为我以前的言行道歉,好吧,我以前以私德论公德了,这不是一个好的行为。特别是相如先生开西南,教化诸蛮,功在当时,利在今天。
当然,两位先生都是真正的君子,胸襟开阔,想来也不会计较小子往日的胡言乱语了。
恩,我知道,我上本书带给的大家的印象是,魔帅这个家伙人品太差了,太懒惰了-0-
但是,人总归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嘛-0-我已经努力的改正了,现在已经戒了WOW,全心全意为诸君服务-0-大家就原谅我一次吧……
另外,希望这本书的写作,能够带给诸君一些快乐与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