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节 廷议(3)(2/2)
不过很可惜,本来匈奴人向来是缺乏合格的谋士的,先前,有个中行说给匈奴人出谋划策,让大汉颇为头疼,好不容易等那个家伙死了,结果又跑了一个赵信过去给匈奴单于当军师。
赵信本是匈奴人,投降大汉后,天子对他也很看重,还封他为侯,命当世大家教他读书习字,可惜这个家伙压根不念大汉的恩情,战败后就又投降了匈奴。
当真真是一个反复小人!
但是,天子刘彻又不得不承认,这个小人看事情看得非常准确!
本来,匈奴人早就被打怕了,也不是没有动过投降的心思,然,这一切都随着赵信出现在匈奴单于庭而结束。
根据传闻,赵信曾经告诉匈奴乌维单于:绝对不能投降,一旦投降,则整个匈奴将彻底变成大汉的附庸,永世没有翻身的机会。
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教会了徒弟打师傅。
总之,匈奴现在完全按照赵信的谋划,把头缩进沙漠以南,凭借沙漠的阻隔,抗衡实力强大的大汉,企图凭借拖字决来拖垮以农耕为主的大汉。
这确实是一个很无解的绝招,漠南地区远离大汉本土,即使骑兵从武威出发,也要走好几个月才能到达……
不过好在,根据使者传回来的消息,赵信也已经奄奄一息了,这个大汉帝国的眼中刺,肉中钉已经患上无药可救的绝症,现在只能勉强参与匈奴的谋划。
等他一死,或许匈奴人就没人可以按住了,就要走出漠南天险了吧?到时候……
刘彻欣慰的笑了起来。
“臣王乌愿为陛下驱策!”内朝官员中,一个以前霍子侯都很少见过的中年男子出列道。
见到这个官员,霍子侯也不由得有了几分佩服。
出使西域各国,是大大的美差,沿途可以大手大脚的花钱,还可以领略到西域异族美人的风味。
但是,出使匈奴就完全不同了。
大汉跟匈奴,除了相互大战之外,在外交系统也纠缠不清。
现在已经没人能够说清楚,到底是大汉最先把匈奴的使者扣留在长安,还是匈奴最先把汉使扣留在草原了。
总之,现在双方每一次派出的使者,想要顺利的完成使命,回到故乡,这几乎差不多是一种奢望了——能够保住性命,已然是万幸!
这从那么多的内朝官员与外朝大臣却只有王乌一人出列主动承担这个使命,就可知,现在官场上已经把出使匈奴与永无归期划上等号了。
-0-0-0-
恩,谢谢大家了。
以后,我不求票,不要票,只默默更新。听取读者意见,争取保持每日三更。
大家看着喜欢就随意给票吧。
最后说一次,票票越多,我越有动力。
至于有些读者担心我可能会TJ。
实话说,至少在现在,我没有这个打算。
我是扑,但比我扑的也有,他们都能够坚持,我为什么不能呢?
就是我这个人,太需要鼓励与支持了,所以有时候啰嗦了一点。
恩,故事情节确实还没有展开铺垫确实长了点,但是,我觉得很有必要啊,基础打结实了,以后才写的顺当,地基不牢,迟早散架,然后不停的注水,最后TJ。
这种亏,吃一次,我就够了!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我今天确实很啰嗦……对于可能影响大家阅读,我深表抱歉,以后争取尽量不说这么多怨天尤人的话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