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献策(2/2)
天子再也不想派出第二位直指绣衣使者去干这样的事情了。
“劳动!”霍子侯看着天子道:“臣以为,那些浪荡子,盗贼,主要是因为懒惰……既然根本的原因找到了,那么陛下何不命地方官员严厉的监察地方,发现一个整天无所是事的浪荡子就把他抓起来,送来辽西,陛下可派大军在辽西建立农场,将抓来的浪荡子,统统关进农场里,督派官员严厉的监督他们,命他们勤奋的劳动,如此三年五载之后,可以被教育的浪荡子,盗贼们自然而然的被教化了,回去以后,他们就是一等一的庄稼好手,再也不会给陛下增添什么麻烦,至于那些屡教不改的人,陛下自有国法处置!”
“而且这样一来,有了这些浪荡子在辽西等边郡的开发,十数年后,辽西将是千里沃野,千百年后的子孙将会铭记陛下的恩德!”霍子侯越说越激动,眉飞色舞:“且辽西农场出产,又可以供给边郡军队消耗,免去中原百姓劳役之苦,如此一举数得啊!”
说完,霍子侯伏地道:“也不知臣想的对不对,还请陛下查之!”
霍子侯心中当然是坎坷不安的,他的这个想法,基本是照抄后世的劳动改造营。
想法应该算是超前了,不过考虑到中国自古就有流放的刑罚,这样来算的,应该只是超前半步,算不得惊世骇俗。
而且,这个想法一旦成为政策,那么带来的好处将是难以想象的。
或许将来,劳动改造营成为帝国扩张的标志也说不定呢……十九世纪的毛子可就是依靠罪犯蚕食掉了中国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卿的想法很有古代贤臣的风范呢!”天子非常高兴的道:“朕觉得非常不错,卿小小年纪,就懂得国家社稷着想,朕真的非常欣慰!”
“这都是陛下教导的功劳啊!”霍子侯连忙拍马屁道:“这些都是陛下教给臣的东西,臣不过是将陛下您的想法稍微整理了一些,又加了一点自己微不足道的意见……”
“卿自谦了!”天子笑着道:“卿的想法很好,朕回长安后,就会召集大臣廷议,讨论卿的办法,卿还有补充吗?”
“有那么一点……”霍子侯眼珠子一转道:“陛下,臣觉得是不是也可以把那些以后俘虏来的夷狄也编入这个里面,化夷入夏,这是圣人的功德呢!”
在后世看史,霍子侯总觉得武帝对那些投降来的匈奴人实在太好了,比本国人还好,现在趁着这个机会,霍子侯当然想改变一些了。
“哈哈,这个卿就不知道了!”天子笑着道:“卿可知历年匈奴降人的青壮,现在都在那里吗?”
“在我大汉军中!”天子端坐起来,目光平视霍子侯道:“中国自古有海纳百川之胸襟,不管他们先前是什么人,做什么的,只要进了朕的手心,朕就有一万个办法,让他们为朕效死,便是卿父当年手下的匈奴人还少了吗?霍忠,金日磾就是明摆着的例子啊!”
或许是后世来的人,在对待异族的胸襟,是远远不如这个时代的人。
不过想想也是,当年轩辕皇帝率领华夏始祖走下黄土高坡的时候,整个华夏顶多几万人而已,占据的也不过是一块很小的土地。
可现在,中国却成长为已知文明世界唯一的农耕文明巨无霸。
靠的是什么?
还不是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
对屈服者,怀柔感化,用道德礼仪同化他们,对敌人铁血无情,动辄灭族毁城。
自古中国强盛的时期,无一不是海纳百川,胸襟宽广的时代。
唐朝名将之中原本的夷狄也不少,但是,这些人既然成为汉人,接受了汉文化,并且为汉民族出生入死,将汉民族的利益视为他们自己的利益。
那么他们自然就是汉人了。
王者的道路从来都是坦坦荡荡,光明正大的。
至于现代……现代的统治者,几人学到了古人的王者之道呢?
不过霍子侯却还是不死心,道:“那么陛下攻克朝鲜之后,俘虏的朝鲜人总可以了……”
“唉……”天子笑着道:“看来子侯不了解朝鲜的历史啊,朝鲜本殷商后人所建,大汉鼎立之初,辽东人卫满率领部将穿着蛮夷的衣服,把头发披开进入朝鲜,灭掉了殷商后人的国家,自立为王的。朕计划在朝鲜地界设立郡县,慢慢经营,将之变成大汉领土呢!”
-0-0-0-
明天争取三更……也不知道能不能完成。
:渔阳太守解,是汉的记载……
他与李敢是同样的功劳……
我感觉现在的某些民族政策真的很N,画虎不成反成犬,小白兔学古人学的还不到家呀,特别是在民族问题……
今天晚,凌晨之后,就拜托大家了,多给点票票,争取借三江的东风到新榜一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