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开学了(1/2)
学校就在李世的村子里,离他家也不远,步走五分钟而已。平常李世都是从公社大院落后面回家,因为有大片农田所以人不多,李世平时跑步也是围绕着这片农田,一圈下来有800多米。他家在村子的东北,十几年的老房子了。听母亲说过,房子是父母二个我盖起来的,由于和奶奶家关系不好,父亲虽说有二个弟弟,但盖房子时却没有帮忙,只好二个人盖,当时刚成家穷的很,材料都是和别人借的,也就是在李世四五岁时家里才好转起来。
走进小巷子,看到东兵妈在自己门口喂鸡,二家人关系还可能,李世上前打个招呼。“刚放学吗?”东兵妈客气问了句,“嗯,喂鸡呢?东兵放还没回来吗?”“回来了,看电视呢。进来坐坐吧!”李世道了声谢,“不进去了,回去了,不然家里还以为我去哪儿玩去了。我先回家了,有空你去我家串门儿吧。”
走到自家门口时,看到家里好像人还挺多。
进了屋,看到三个女孩子,李世还没开口呢,其中一个便和他打招呼,“放学了,你们发书没有?”李世放下书包,“发个,你们也发了吧?”走到沙发边,一个女孩子正要给他让位子,李世阻止了,“一起坐吧,又不是坐不下,第一次来我家里,有点儿不习惯吧。”看到几个女孩子有点太客气,李世问了这么一句,随后有点开解式的说道:“我们家人很好相处的,也不用太客气,只要不是来拆家的,和自己家没什么二样,我姐还是第一次往家里带同学呢。”
“你上初二了吧?”李世点了点头,“我姐一年级时墩了一班,比我多深造一年,到现在我初二她初一。我二个岁数差不多,也没什么奇怪的。你们家是哪的?”“九墩沟,我是,坑上的那个是留家村的。”初步介绍一下子,李世也记起了这个女孩子叫红梅。“你在学校不出名吧,我没听说过你,只知道小青有个弟弟在上初二。”李世有点有郁闷,还是点点儿头,这孩子说话够直接,看李世有点儿不过如此的感觉,“我这人不太说话,内向,班上一起玩的也就三五个,学习都一般,也不像别人混的开,没听过也正常。”
一个女孩子拿起放在坑上放着的一本书看了一眼,有些奇怪的问李世:“你不是叫小明嘛,怎么上面写的李世?”李世感觉和这些小屁孩子实在没什么共同话题,人家这么问只好回答:“小明这名字当小名还行,大名有些叫不出口,所以改了叫李世。不是唐太宗叫李世民嘛,我就把后面这个民字去了,叫李世,大名小名合起不就是李世民嘛,也算是沾一下皇帝的光,以后怎么样不知道,至少这会儿我感觉还不错。以后你们也可以叫我小明,也可以叫我李世,李小明也可以。”
“你学习怎么样?”三人中长的最好的一个问道,“以前不怎么样,现在准备开始要好好学习,希望能成为一个好学生吧。没什么太在的理想,能上高中,然后再上个大学就满足了。”几个女孩子听了有些不以为然。李世也理解,这个年头,上大学还是很稀罕的,很多人都是想着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没想着上高中大学,学校里都是全班学习前十的人要上高中然后上大学。做为一个重生者,李世对她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并不在意,也有二年时间,等他上个高中以后都不再见面了,就是没重生时,高中后这些姐姐的同学都没有在见过面。
母亲在做饭,看她的架式和几个女的样子,看来是要在家里吃饭了,有可能还有人不回家。抬头看了看钟表都过了四点了,回家的可能小的很,再说几句话,脱鞋上坑也不在和她们聊天,坑上找个角落,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四大名著他都看完一回了,不过他手里也只有三国,别的书都是在书店看的,没有买。手里这本是资治通简,才看了一个开头,以他的古文水平也不可能有多快,看完这本书,并理解其中大体意思,没个二三个月想都不要想。在李世看来,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最起码对他知识的积累很有用。
“吃饭了!”看书投入进去,一个多小时不觉就过去了。听到有人喊吃饭,李世看看表又看看外面天,都黑了下来。“我不下地了,就坑上了。”今天李世老爸不在,每年过个春节就要开始工作,在家的时间也不太多,等招一批人开始工作,直到到了腊月上了冻才回家。这也正好,老爸脾气不好,在家老是骂人,不在家个人也自在一些。
“小青,你妈做饭挺好吃的。”李世母亲在地上听了有些开心,笑笑又谦虚道:“有什么好吃的,不就是那些东西嘛。”过年后家里还有些备的年货没吃完,这会李小青带同学到家,李世母亲就用了一部分。
有客人在,李世也不好在拿出纸笔抄写英语,只好看书,偶尔说几句话。在如李世预料的,其中二个在家里过夜。
学校开始正式上课,大多数人都把心思收了回来,不管学习好不好,刚一开学,老师管的也比较严格,不大会有人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都个个老老实实的呆在班里学习。以前上课的感觉怎么样李世不知道,但这会儿李世课堂上心思却不在老师那里。老师在上面讲的欢,李世却是按着新课本上的各种例题习题一道道在本子上演算,只有在语文和英语课上李世才注意听讲,这也由不得他不听,这二科大多数很基础的知识李世都忘记的差不多了,只能从老师那里再次学回来,而且老师讲的很多知识也并不是课本上就能找到的。在李世眼里,语文老师孙老师的水平还是很高的。
学校事情在李世眼里还是很平淡的,家里父亲就很忙了。这几天父亲开工前工作都准备好了,只等几天天气好转达了就要离家去外地工作了。
“找了几个人?”母亲问道,“咱们村里跟着你的人多不多?”“还是去年那几个,外村的人和去年也差不多,今年一开工要的人不是太多。”“我什么时候去呀?”父亲想想,“种完地再去吧,先找个人替一下也行。今年行情比去年要高,工资涨了。”
“前几天我看新闻上说,这几年房价要涨,很多人都在买新房子,就在那放着,等过个三五年房价涨起来再卖出去,以前也有人这么做,不过没这会儿多。”
“是有人这么做,区里一些都是盖上好几处院子。”“把钱存银行我看不如盖几处院子,就放那里,过个三五年再卖出去肯定能挣钱。这会儿三上三下一套院子也就四五万,等过上个三五年不得**万呀,房了听说过涨价可没听说过降价的。”
“要不咱也批几块地,盖几处房子?”“不知道,你看着办吧,你要是有钱,多盖上十几处也行。我对这又不是太懂。”见父亲这么问,母亲也没什么主见,回了这么几句,父亲也不作声,边看电视边想着。李世感觉自己这小身板在家里也没什么话语权,刚开始也只是那么一说,老爸做做也不是他能管的了的事。这会也不知道老爸心里在想什么,心里哀叹着。这几年房价确实不高,在北方这么地方,正好是炒房的大好时机。李世记忆中,05年后房价就涨的很高,一套十几的房子七八十平米也能卖十几万。感叹道手里要是有个二三十万就好了,到05年后就能得到二三倍的投资回报。一边看书一边为了这种机会心里哀嚎道,突然脑子里“叮”的一个声音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