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徐州(1/2)
建威二十六年六月十日。
淮安府东北的海州外海。
也就是后世的连云港市。
注意是连云港市,而不是连云港。
后世的连云港,如今还处在一个海岛上。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如今东海沿岸和后世的沿岸完全不一样的原因。
像后世的射阳县,如今还是一千汪洋大海。
而更有名的黄河,如今还不是后世那样由山东出海。
而是由徐州向南,差不多就是如今的射阳县内流入大海。
也就是说如今的黄河河口和长江江口相隔并不远。
正因为黄河在此,所以此地在明清之时逐渐形成陆地,海岸线也一直向前推移。
沧海桑田,看看黄河的历史就知道了。
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
或北上由天津海河入海,或南下由淮河入海。
如今的大沽口就是黄河填海而成的。
同样如今淮河没有出海口,也是黄河造成的。
还有就是四渎之一的济水,如今也被黄河夺去了航道。
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当然在占领东洲后,刘守义让后世的密西西比河取名为新济河。
也算是从另一种形式,让济水重见天日。
如今汉海王国的目标已经锁定了中原。
而入主中原后,如何治理黄河。
这个历史性问题,就摆在了汉海王国的面前。
泥沙淤积,地上悬河,四处泛滥,不能通航以及四处改道。
这些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是继续维持如今黄河的出海口,还是让黄河稳定在后世的出海口。
还是重新为黄河选择一条新航道。
这些都是问题。
当然,如何治理黄河对目前的汉海王国来说,还太早。
这个系统性的问题,也不是一两日,一两年就能完成的。
……
……
……
绕过郁洲山,海州便在眼前。
因大明对汉海王国的防御重点,都集中在了东南以及长江口沿岸。
所以如今的海州并无多少兵力。
然即便如此,海州地势极为险要。
以苍梧山为延伸。
一直向海上连接至连岛。
形成了陡峭的沿岸地形,以及暗礁,暗峰的复杂海况。
唯一有登陆价值的,便是后世连云港所在地。
也就是如今郁洲山东部。
不过这里和海州还是大海阻隔。
郁洲山本就立于海上。
所以在此登陆,毫无意义。
这里要到十八世纪中后期,才形成连片陆地。
连云港才能和大陆真正连为一体。
在海州周围看了一圈后。
第二军总督陈冰下令,全军向北,在海州北部的赣榆登陆,之后向南,进攻海州。
赣榆位于海州北部,向北便是山东青州府。
是连接山东的要地。
按照汉海王国的计划。
赣榆也是应对山东南下的一大防御重点。
不过这里并不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山东诸军也不会由此南下。
所以这里的防御将由警卫军负责,足够了。
于是陈冰率军向北,直接在赣榆登陆后,命第四师向西由羽山,马陵山占领山东兖州府的郯城。
之后向西由艾山,吕梁山进攻徐州的萧县。
之后再分兵占领徐州西部的汤山,丰县和沛县。
彻底控制徐州地区。
至于郯城的防御,还是由警卫军负责。
之所以占领郯城。
是因为郯城也是位于山东南下淮安的必经之路上。
经郯城向南,经洞武山便是宿迁。
所以与其在宿迁守卫,还不如阵地前出,占领郯城。
何况未来进军山东。
郯城也是一大前进基地。
除去第四师外。
第五师和第六师会南下占领海州。
之后第五师会向西占领沐阳,宿迁,睢宁,沛州四县。
之后出磐石山攻凤阳府北部的灵璧,虹县,宿州三县,由北面威胁中都凤阳。
第六师则会一路南下,占领山阳,全据淮安府。
后沿洪泽湖,占领盱眙,泗州,定远,寿州等凤阳府南部诸县。
由南面威胁中都凤阳府。
待南北控制后,两军会在凤阳府西部的怀远会师,之后向东,向凤阳府发起最后的进攻。
计划早已停当。
只需按部就班的执行便是。
第二军登陆完毕后,便立刻占领了赣榆。
赣榆县令选择了投降。
在赣榆站稳脚跟后,第四师开始向西行军,目标直指郯城。
而陈冰则率领第五师,第六师,向海州进军。
当汉海王国出现在海州外海之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