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同 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创始人(2/2)
舒同是多产书法家,几十年来,他的墨留遍全国各地,特别是与颜真卿故里费县情有独钟,费县有他的多件墨宝传世。1959年舒同到费县视察水利工程,应邀回去题写了“许家崖水库”五个大字(每字原大高100厘米,宽80厘米)。这五个大字端庄大方,遒劲有力。体现他当时身置大跃进的年代,视察民情,看到人民群众意气风发兴修水利的热潮而感慨万千;刚到山东省委担任第1书记,又有用武之地,春风得意;50多岁正年富力强,笔法浑熟,运笔酣畅淋漓,有泣鬼神、惊天地之气。舒同生前曾有言说:“许家崖水库”五个大字,是他一生中写的最大的字,也是他最满意的字,而且刻的也好。这五个大字虽然没有落款,但人们一看就认出是舒同体。竖立在大坝溢洪闸旁的《许家崖水库》石碑,既是一座书法名碑,也是一座历史丰碑,已成为费县著名旅游景点——鄪国明珠“天景湖”的历史文物标志。
舒同之所以被誉为人民的书法家,是因为他这位马背上的红色书法家身居高位而没有官架,学识渊博而没有傲气,无论谁去求字,他都一一应允。因而,改革开放以后,费县人多次登门拜求墨宝,舒同先后为《费县志》、“琅琊羲之砚厂”、“费县影剧院”等题名,这些墨宝成为稀世珍品。出版《舒同字帖(分楷、行、草三本)、《舒同书法》》、《舒同书法艺术》等。
编辑本段]
舒同在山东的经历
《**山东历史大事记》(**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省档案馆编著,**党史出版社出版)一书,记载了舒同在山东期间“极左”的一面:
反右派中:本来57年反右已结束了,他又创造性的发明了“整风补课”多打了许多的人。在省直机关54个厅局中,有补课任务的厅局有47个,受到重点补课的厅局级干部占21.55/100、处级干部占14.17/100、县委委员一级的占12.9/100、共打右派34800余人、开除党籍11900余人,1980年全部“改正”,一个右派都没有。
在农业上,1958年后,在全省大放高产卫星,虚报粮食产量,造成全省供应紧张,济宁(含现在的菏泽地区)地区尤甚,从1958.1.开始,每天有上万农民外逃行乞,最多时(3.18.)一天竟达5.7万余人,造成周边省、区紧张,纷纷上报中央,要求山东采取措施,不要祸及他们。
同年4月,省委发出紧急指示:自去冬以来,全省不少县社相继发生营养性水肿病,在某些地区还有急剧上升的趋势,仅济宁地区就达54万人之多。
1958.4.30中央监察委员会通报批评济宁地区“拔白旗,插红旗”的错误。
1959.9.21**来到山东,舒同汇报过去几年山东绿化造林的成绩时,毛说:“你们年年说植了多少树,造了多少林,怎么我从北京到上海,在飞机上看不到?”
当舒同汇报到1959年秋后,全省计划组织900万劳力上阵,大搞山水林田治理时,毛问:“能组织这么多人吗?”
9月,全省开始整党整社运动,以反对右倾保守主义为指导,在全省公社以下的三级干部中批斗11.12万人,开除党籍38400余人。
1960.10.20.---22.省委举行扩大会议。针对山东农业存在的严重问题,由中央书记处书记谭震林、华东局第二书记曾希圣向中央汇报后,根据中央指示,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到会讲了话并宣布中央决定:撤销舒同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的职务,由华东局第二书记、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同志担任山东省为第一书记。
会议认为:山东的农村工作违背了中央的方针政策,破坏了生产力、破坏了生产规律、破坏了党的正常的组织原则,以至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瞎指挥风)越刮越凶。工业有成绩,农业问题很大,估计本年粮食产量大概只有160亿斤到170亿斤,下降到1949年的水平。会上舒同作了检讨。
1960.11.7省委发出开展生产救灾运动的紧急指示:由于原省委主要领导人对农村工作的错误领导,加上连续两年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减产,口粮严重不足;各种疾病大量发生,人口外流和死亡率大量增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受到严重损害,群众生产积极性十分低落的严重局面。
1960.12.5----25省委扩大会议和省五级干部会议召开。舒同在会上作了两次检讨。会上针对干部中存在的对前途感到渺茫,对克服困难信心不足,在贯彻执行政策上“左”比右好,在整风问题上怕受牵连等思想进行了说服、教育、和批判。
1961.4.1**中央决定:谭启龙同志担任山东省为第一书记;曾希圣同志回安徽省担任第一书记;舒同同志仍保留省委书记处书记职务,暂时下放到县担任县委第一书记。
1967.夏天,山东的右派将舒同从陕西揪回来,批斗了好几个月。
相关作品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