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谈话(1/2)
第四章谈话
沿着曲深的院落,周沽一路向着父亲的书房行去。周宫浩作为襄樊的城主,院府自然是庞大无比,从周沽的寝处行向周宫浩的书房竟用了近一刻钟。行至书房门口,周沽犹疑的想要不要敲门。在周府,规矩甚严,这行走,进门,说话都有一套规矩。在以前,周沽因为沉迷武学,不仅书没读好,就连这些规矩也不怎么熟,因此周宫浩从来没给予过他好脸色,从来都是板着脸。故而以前周沽非常惧怕其父。现今虽然周沽不怕,但总觉得不能继续给父亲留下那“光辉的形象”,是以他在考虑如何敲门父亲不会责怪,只是,这样太累了。
“进来吧,还在门口待着干什么?”正在犹疑的周沽这时听到了父亲的语令。苦笑了一下,周沽推门便进,父亲早知道自己来了,自己却还在门口为怎么推们烦恼,足见自己已经有些变了,只是不知道是这个世界的原因,还是自身的原因,抑或都有?
转身把门关好,周沽向着父亲走去,对于父亲能发现自己在门外,周沽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父亲也有修习武学心法,虽然不知道修为怎么样,但周沽现在自身毫无武功,步伐轻浮,只要有点修为的人便能判断出来。
走至周宫浩书桌旁,周沽叫了声“父亲”便默默不语。而自周沽进来后,周宫浩只是一直看着周沽,也是一句话也没说。感受着眼前这氛围,周沽有些不适应,虽然在二十一世纪他也是见过一些风浪的人,但现在在面对他的父亲——这个襄樊城的掌权者,他发现自己有点无所适从。
“沽儿”,良久,周沽才听见从父亲的口中那不可思议的语气。周沽记得,好似从十岁开始后,父亲就再也没这么的称呼过自己了。因为自那时起,伴随的周沽的只有“不务正业”,“舍本逐末”等等的贬词。在周宫浩的的八个儿女中,现今十四的周沽排老七,即使是在陈氏这正房的四个孩儿中,周沽也才排老三,而排老小的周伏,也不过比周沽小一岁罢了。可是这八兄弟姐妹中,就属周沽最不争气。
看着周沽那一脸的惊疑,周宫浩也是有苦说不出。虽然在大夏国读书之人的地位极高,但像他这样手握整个国家六大城市之一的一切权利的儒生却是唯一的。要知道这六大城市每个的辐射力都是相当的大的,掌握其中之一就相当于掌握了整个国家的六分之一。其他的几大城市的每个可都是分掌在几个势力手中的——除了京都。要不是周宫浩与大夏国的三大“守护神”之一的毕云涛有着说不清的渊源,恐怕那皇帝早削了他的一切权利了。虽然有宗师撑腰,在外人看来周宫浩不必太担心,但周宫浩明白千里之堤毁于蚁**,说不定哪件事疏忽了,一切就完了。所以他不仅平常对自己的言行举止相当的控制,就是家人也在他的要求下一样相当的重视。他自身本就是一儒学大家,自然也希望自身的孩子将来也成为儒学大家了。而周沽自小就不学儒学,不注仪表,怎能不让他气愤。要说周宫浩也疼孩子,但他更坚持的是自己的学问和原则。
“沽儿”掐断了部分思绪的周宫浩这时又叫了周沽一句。
“孩儿在”再次听到父亲的话,周沽赶忙应道。
似乎沉思了一会,周宫浩继续道:“你现今也有十四了,不能在如往前那样了。况且你现在武功也废了,应该好好的学学了。”
听着父亲的话,周沽默然不语,因为他知道,父亲还没说完。
“蔡老那,我会与他说明你的情况,要他重新的好好教与你。你不要不学,以前任你疯狂却是你还有几分武学天分,说不定以后还有机会晋升为绝顶高手。而现今……”说完周宫浩顿了顿,看了看周沽有些古怪的脸色。继续道,“哼,你不要以为我们儒门中人真是老糊涂了吧?我们平常虽然都言武乃乱世之根,但我们儒家一样重视武学,只是不明说罢了。我们儒家也有自身的武学系统,不然你以为你自小学的‘三元劲‘是什么?”
听着父亲的话语,周沽真是吃了一惊,自己七岁开始修习的‘三元劲‘是儒家系统的武学?自己还以为是母亲不知道从哪捣鼓过来的呢,难怪自己各位兄弟都有学习。只是,这儒门也太那个——虚伪了吧?周沽心中不停的蜚语。不过,周宫浩的话也从侧面说明了在这个世界武学的强大和影响力——连儒家这种量产书呆子的派别都自小学习武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