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沉迷(2/2)
《天穷经》所述甚杂,天文、地理、医药、兵事、国政、哲理等等,不一而足;而其义理深远,耐人寻味。刘若风用一个多时辰阅毕,陷入长久的思索。书中有些见解,他闻所未闻,有些思想则类于老庄。刘若风想,也许老庄的学说便是从这《天穷经》里衍生而来。思虑有时,刘若风已得其要义,虽不是完全认同书中义理,却感觉对自己有不少启迪。
刘若风心内窃喜。他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屋舍、围墙外的田野、远处的青山,觉得有一种亲切、不再那么神秘,他相信,自己将来定会参透天地万物的玄机!
站了一会,他走回书架。近人陈寿著的《三国志》映入他的眼帘。这本书,他听香绫家的先生说起过,但一直无缘拜读。出于对自己蜀汉先祖事迹的好奇,他拿起了这本纸质书。刘若风见书中汉字的一勾一画写得极为工整,没有错字别字,疑是陈寿的手迹。而文笔俊秀,叙事简明,评述中肯,着实是难得的好史书。刚把《蜀书》看完两卷,竹青叫他吃午饭。
饭一下肚,刘若风便匆匆地返回藏书楼。半个下午的时间把十五卷《蜀书》看完,刘若风百感交激。既感于先帝的创业多艰、诸葛丞相的智计无双、关张众将的勇猛信义,又为后主的昏庸、黄皓的专权、时局不利大业倾颓而怅惘。坐在椅上望着窗外的天空,白云苍狗,变幻难测,自己身为帝室之后,究竟该何去何从?
想了许久而无头绪,刘若风摇摇头,叹息数声,又继续阅读《魏书》。晚餐后,挑灯夜读,直至三更方歇。
刘若风整日钻在书堆之中,只有竹青偶尔来看他一下,见他那样专注,说不上三两句话,也就走了。
一晃半月过去。一次用餐时,竹青看他失神的样子,问道:“若风,又在想书里的事了?这些天,你看了多少本书了啊?”
“啊,青姐,楼上的书,我差不多看完了,楼下的,刚看一小部分。”
竹青惊诧地睁大眼:“看了这么多?!我用一年时间,也就能看上三、五本书。半月时间看这么多内容,你能记下多少呢?”
“青姐,看过的,我都能记下。”
竹青的眼睛瞪得更大了:“真的吗?!”
莫夫人道:“噢,竹青,我想起来了,你姨娘曾于信中提过,风儿有过目成诵的本领。”
“有这样神奇的事情吗?”竹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刘若风有些不自在地说:“青姐,若风是有这么一点微末之技。不过,看书不在于能记住多少,而在于能理解多少,化为自己的东西。”
竹青对这位表弟更为佩服。
莫夫人又道:“就算这样,风儿呀,你也不要太用心了,注意休息,让竹青带你到外面散散心,或者练练武什么的,文武兼修,也可调济调济嘛。”
竹青倒是颇为理解地说:“妈,他只要有书看,哪里会管其它的事情?要让他习武,只有一个法子,就是把武学方面的书拿给他看。若风,想不想习武呀?”
莫夫人道:“风儿,学一学吧,男人在外行走,懂些功夫会有益处的。”
想起在江阳被刀疤冯等人欺负、险些送命的情景,刘若风点点头。
竹青起身道:“我这就去向爸爸要武学秘籍。”
竹青给刘若风拿来两本书,一本《独山玄功》、一本《太阴剑谱》。竹青督促他先看这两本书,并陪着他看,一边还向他讲解自己练习的心得。不料,不到半天时间,刘若风便把两本书看完,竹青要他练练,他却央求道:“好青姐,你就让我先看完这些书吧,武功嘛,以后再练,好吗?”
竹青心里又好气又好笑,暗道:“真是个书痴!”却又不好对他用强,只得由着他去。
到了夏收时节,人们忙于抢收稻谷。刘若风依然沉醉在书海中。
一天晚间,刘若风正读着《灭神论》,忽闻外面号角大作,往窗外一看,但见火光照天,不知发生了何等事端。